中国西藏网 > 文史

陈人杰与他的《西藏书》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

王菲 发布时间:2018-08-28 09:59: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陈人杰在申扎县塔玛乡一户村民家中走访。陈人杰 提供

援藏以来,陈人杰在申扎县建起了8所村级幼儿园。这是陈人杰在申扎六村幼儿园看望孩子们。陈人杰 提供


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的诗歌集《西藏书》。 王菲 摄


陈人杰调研返回路上,必经的桥面被洪水冲坏,只能爬行通过。陈人杰 提供


陈人杰近照。陈人杰 提供

今年是陈人杰援藏的第7个年头,他用脚步丈量、心灵浸润,用6年时间创作的诗歌集《西藏书》于近日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

在平均海拔4700米的藏北腹地工作,本身就要面对极大的挑战,业余时间再提笔作诗出书,很难想象陈人杰是怎样完成这份诗意的吟哦。

采访陈人杰时,他正在医院打点滴,拖着不适的身体前来迎接,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

谈起获奖的《西藏书》,陈人杰一下子精神了不少。他翻开300多页的书本,给记者介绍一些诗歌创作时的背景。

“如果你们不能相互信任

一定是还不曾到过西藏

……

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一定是

我没有带你来,没有带你

出现在伟大事物的身旁”

这是《转湖⋅纳木错》的片段,也是《西藏书》的开篇之作。陈人杰说,创作这首诗歌时,他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真实又梦幻的情境中:就像苦行者被苍茫引领,从“大爱源于大野”出发,从浅吟低唱的乡土一跃为大天地的旷野,他的精神坐标也从一己之家园到人类,到整个赖以共生共荣的星空。由此,他走遍西藏的山山水水,足迹所到之处,便是诗歌的翅膀飞翔之时,他把这些爱和感悟名之为《分享伟大事物的反光》(上卷),足见西藏在上,赤子诗心。

如果说《转湖⋅纳木错》标志着援藏工作开启之时的心境,那么,《多吉的家》则是他对援藏工作的真实记录。

从《五保户次仁央宗》中的“这断腿的羔羊\多像苦守的青春”到《多吉鲁珠的家》中的:“青春和苍老灿然一笑\死生过渡人间天堂\皆是同一颗泪珠儿”;从《看在眼里》中的:“一个孩子\被大雪封冻\一个孩子\被狼吃掉\……\那一夜,雪花那个吹\吹过悲伤的穷人”再到《天上幼儿园》中的“一双双被吹亮的眼睛\像星星被爱种出来的\刚开始一颗,再后来繁星点点”……作者将援藏的所见所闻、点点滴滴写进诗歌,用心吟唱着雪域高原的藏风佛雨、风土人情及自己的所思所想。

陈人杰原为证券业的一名白领,现在是那曲市副秘书长兼申扎县委副书记,从企业职员到公务员,从浙江西子湖畔到羌塘草原,他自称“在两个天堂之间”,并希望他的诗能完成“两个天堂间的对话”。他两次自愿延长援藏时间,推进牧民安居标准化建设,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他说,他舍不得这里的百姓。

援藏期间,在中信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陈人杰多方筹集资金,在申扎县建起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8所村级幼儿园群落,被赞为建幼儿园的“牦牛”,使孩子们的双语教育提前了2-3年。然而,有一天,当申扎县教育局局长拉巴次仁找到他,眼含热泪地说学校还差3500条桌椅板凳时,他却犹豫了,因为这些年他已捐出去了许多,对亲朋好友也欠下了太多的“人情”。但当夜深人静,他的心又随着夜色变得柔软温润:这3500条桌椅可是孩子们的未来,这是温度、亮度的象征,是可以放大的爱啊!这不就是自己多年援藏工作所致力的事情吗?没过多久,当他看到孩子们用上了崭新的桌椅时,他忍不住写下了“不把牧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就没有神迹”的诗句。《西藏书》也成了他扎根生活、俯身为民,坦诚肝胆、直视沉痛的心灵传记。

陈人杰一路向西,7年时光里,他用身体和心灵去拥抱西藏,在时空交织中去感受独特的西藏高原。陈人杰赴西藏前就已经是知名诗人,他的乡土诗以及《在底层》这样充满疼痛和悲悯情怀的诗,在诗坛上引起过较大反响。他的诗集《回家》,抒写了一个诗人在后现代主义浪潮下对故乡的感悟,表达了对生他养他的故土的深切关注和深刻思考。

陈人杰说,文学关注心灵,这是文学的天职。诗人热爱生活,生活才会热爱诗人。说出生活里的光和盐,就是说出生命里的爱和疼痛。而生命中有多少疼痛,诗歌就会让它有多少感恩。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生存的价值,是由其努力和心态决定的;而一个人诗歌的价值,是由其情怀和境界决定的。”陈人杰悲悯苍生,关注底层,打量现实,观照众生,呈现出一种封闭又开放的状态,就像他自己的人生,一定是经过了选择、思量和规划的。他不会像有些诗人那样总是有意无意地重复自己,重复别人。

著名文艺评论家耿占春在读陈人杰的《西藏书》所作的札记中说:陈人杰的《西藏书》属于当代关于西藏灵性书写的一部分,它是对充满迷魅的世界及其物质符号的一种解读,也是对事物所发出召唤的一种深沉回应,在充满磨难的体验中解读信仰之谜。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痛快淋漓的阅读享受。一周多的时间,我像飞翔在西藏湛蓝的天空,行走在空旷无极的雪域高原,去感受一种从未有过的深入大地和藏区的生命精神和诗意哲学。”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蒋登科说,一本厚厚的《西藏书》展现了关于西藏的历史、现实、自然、人文、宗教、风俗等内容,在独特又细腻的阅读体验中,生出了一种敬畏和庄严感。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对西藏的了解,或许只能通过阅读、想象等方式来完成。借助陈人杰的诗,我们有理由坚信,在温情触摸、深度介入和想象联想中铸就的《西藏书》,是西藏诗歌的精神地图,是一个江南才子回馈西藏、奉献给西藏的一份精神厚礼。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