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天堑变通途
中国西藏网讯 当天涯海角成为咫尺之遥,当用双脚丈量大地成为“抬脚上车”即走,当美丽的湖水不再遥不可及,当巍峨的山峰不再不可跨越,路,改变了高原群众的出行方式和视野观念,改变了西藏。
在旧西藏,西藏没有一条正规公路,货物运输、邮件传递全靠人背畜驮。民主改革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区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下,西藏交通从落后走向超越,公路、铁路、航空四通八达,安全、快速和便捷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建成,不仅助推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更成为高原人民拥抱世界的通途。
自古以来,地广人稀、封闭落后、交通不畅就是外界对西藏的印象。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西藏交通曾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和平解放以后,西藏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建设开始起步,国家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修建了青藏、川藏公路及通往各地区的低等级公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和发展,如今西藏的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拉贡、拉林等7条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建成运营,现已建成通航机场5个,开通国内国际航线92条,高原群众的出行越来越便捷。2016年4月,以“五隧两桥”为主的川藏公路通麦段整治改建工程正式通车,“通麦天险”彻底成为历史名词。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川藏铁路拉林段建设进展顺利,从成都到拉萨坐火车将从48小时缩少到约13个小时,两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将翻开新的发展篇章。
交通关系发展,事关民生。六十年来,西藏不断加大对乡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将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当地群众。截至2018年底,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74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8863公里。一条条柏油路通到农牧民家门口,通到田间地头,曾经的“扬灰路”“泥巴路”成为了历史,绝大多数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的生活。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农村“出行难”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物流网络不断完善,切实打通了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60年的砥砺奋进,天路入云端、天堑变通途,如今“坐上火车去拉萨”早已成为现实,“空中金桥”飞架神州内外,高速公路穿山越岭、不断延伸,“进藏难”已经成为历史,“出行难”得以缓解,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西藏各族人民正走在奋力迈向全面小康的路上,步履愈发铿锵有力。(中国西藏网 特约评论员/陈小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山南:党的光辉照雪域 “藏南明珠”闪耀光彩
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山南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生态环境更加美好。[详细] -
西藏芒康县发掘新“非遗”项目卤水桶制作技艺和盐民故居
近日,西藏昌都市芒康县文化资源普查员在加达村寻访民间艺人旦增赤列时,意外发掘了新的“非遗”项目——卤水桶制作技艺和盐民故居。[详细] -
西藏实物地质资料库展馆将建成
据悉,西藏自治区实物地质资料库展览展示馆展示部分由“神奇的高原——青藏高原的形成”“富饶的大地——丰富的矿产资源”“老西藏精神——‘铁锤精神’永放光芒”和“西藏岩矿石标本展厅”4个板块组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