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消防安全重在防患于未“燃”
近日,西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拉萨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布达拉宫进行了一场文物古建筑火灾扑救实战演练。笔者从中联想到,今年4月初,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重大火灾,这座有850年历史的建筑瑰宝遭遇严重损毁,留给我们诸多沉思。
大家知道,古建筑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和科学的价值无法估量,也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一旦古建筑遭遇火灾,经济损失严重。因此,保护好古建筑安全是第一位的,而最重要的就是消防安全。
众所周知,西藏作为藏传佛教圣地,寺庙、宫殿等古建筑众多,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尤其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三大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更是备受关注。可是,西藏的古建筑大多以土、石、木结构为主,时间久远,加之气候干燥,含水量极低,不少建筑内有点酥油灯的习俗,存在安全隐患。一旦起火,很难控制。对于西藏来讲,有效开展防火工作可谓艰巨而繁重。
笔者从西藏消防部门了解到,在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有14名消防救援指战员全年24小时待命。此外,布达拉宫还配备了先进的预报警系统,可以及时捕捉火灾发生时的温度、光、烟等信号。灭火装置也全面考虑了文物保护的需要,例如细水雾灭火装置,通过冷却、窒息的原理灭火,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灭火时对唐卡、经书等二次损坏。
近年来,西藏不少古建筑单位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监控系统,对古建筑单位的重要部位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火情。与此同时,还建立起了防火巡查制度,对重点部位、用火区域、人员集中地等随时随地巡查,以便及时发现火情、消除火灾隐患,做足了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
然而,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大量游客不断涌入,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的火灾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吸烟现象。木质古建筑耐火等级低,气候干燥的季节,哪怕是一点点火星,也会引燃古建筑,酿成大祸。加之,大多数古建筑单位管理人员有限,对吸烟、乱扔烟头等现象往往不能及时制止,有时甚至难以发现。对此,西藏消防部门在做足做实做细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广播、标语、专栏等各种宣传工具,做好对游客以及信众群体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大家的防火和古建筑保护意识。
说到底,古建筑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属性,要求我们必须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后代负责的精神,通过社会多方努力,更好地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火墙,让神奇美丽的古建筑在雪域高原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藏高原上,那些穿在身上的“秘密”
峡谷、森林;草原、湖泊;雪山、沙漠……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片高原上的多样风景,也产生了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详细] -
【风雪征程忆当年】首批进藏女兵李国柱:投笔从戎 申请进藏 青春无悔
在第一批进藏部队的行列中,有1100多名年轻女兵,其中大都是刚穿上军装的“学生兵”,大的不过二十岁上下,个别年龄小的只有十二三岁。[详细] -
《六世班禅朝觐研究》系列讲座在中央民族大学开讲
5月15日,由著名藏学家、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原所长陈庆英主讲的《六世班禅朝觐研究》系列讲座,在中央民族大学开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