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进村尚需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日,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发布《关于开展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要在全国培育一批能够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的示范县,农村电子商务在农村产品上行、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便民服务等方面取得有效进展。示范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整体行政村电商服务覆盖率将达到50%左右,农村网络零售额、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等增速有望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近年来,作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电商在推动农村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原本“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土特产借助电商渠道走向了城市。比如四大“中国淘宝村”之一的浙江临安白牛村,以山核桃和其他坚果为主营业务,淘宝店从最初的三四家发展到70多家,年电商销售额达3.5亿元,带动了村民致富,增加了村民就业。
但是,从总体上看,与城市的电商普及率相比,电商进村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尚需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是农村电商规模小而散,面临“导流”难题。由于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区域性等特点,供货不像工业产品那样稳定,加之分散在广大农村,难以形成经济规模,即使在网上开店,也很难迅速找到合适的买家。二是农村电商物流成本较高。当前,快递网点在广大地区已经深入布局到了乡镇,但一些偏远的行政村还没有网点覆盖,导致农村电商即使有订单,也会面临无人运或运费高的难题。三是农村电商缺少人才。尽管去年农村网民同比增长4%达到2.09亿人,但其中懂网络、会电商的极少,导致农村地区网店少,农产品上行困难。
对于电商进村“最后一公里”面临的难点,需要综合施策,政府、企业、农民多方共同行动加以破解。
首先要打造农村电商多元化供应链。加强农产品分级、包装、营销,加快补齐产地预冷、初加工配送等基础设施“短板”;支持农村产品的标准化、质量认证、品牌培育、质量追溯等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设县、乡、村三级具有服务农村产品上行功能的物流配送体系。其次要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发挥公共服务中心枢纽作用,合理统筹区域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物流、培训和助农扶贫工作,探索“公共服务中心+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合作社、“供应链企业+贫困户”等帮扶机制,切实增强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农村电商能够形成一定规模效益。此外,还要加强培训工作,对基层党政干部、合作社社员、返乡农民工、农村创业青年、驻村第一书记等根据需要开展电子商务培训,使农村有一批懂电商、会电商的干部和致富能手,方便农民把农产品就近通过电商销售出去。
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逐步推进,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在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方面必将产生更多经验和案例,为破解电商进村“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更多借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电商治理关键是严打"黑名单"
从目前情况看,抓住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这个牛鼻子,应是打击整治电子商务领域违法失信行为的关键。各地方应根据有关名单对各类失信主体加大处罚力度,采取限期整改、降低信用等级、屏蔽或关闭店铺、封号封账等相应的惩戒措施...[详细] -
谢德体代表:智慧物流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
“电商下乡”已成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如果不能打通农村电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即使移动互联网覆盖了中国每个角落,城乡间的数字鸿沟也无法弥合。”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说。近年来,我国电商物...[详细] -
【聚焦两会】电子商务+快递物流 让西藏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协同快速发展,雪域高原民众可以购买到种类更多、价格更低、品质更高的商品,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详细] -
纯电商将成过去,新零售引领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华茜是贵州铜仁万山镇的农民,她的另一个身份是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合伙人“村小二”。通过这一身份,她把家乡的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带动家乡父老乡亲致富,也把城市里的品质好货代购给村民,让村里人享受到城市人的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