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互联网+"看齐 "北斗+"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由中关村空间信息产业技术联盟主办的第二届“北斗+”创新创业大赛21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启动。摄影测量与智慧城市专家刘先林院士、测绘专家刘经南院士、卫星导航专家谭述森院士、精准农业专家陈学庚院士以及十余位专业领域和投资领域专家担任评委,期待在导航与位置服务、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产生好的创新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表示,如今,北斗三号第七、八颗卫星成功升空,到2020年,将完成35颗北斗三号卫星的组网,并向全球提供相关服务。如今,北斗应用在各项创新驱动下正呈现多姿多彩的场景,航空航天、航海、海洋开发、精准农业、智能交通、老年关爱、应急响应、授时应用与设备集成领域、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及应用等多场景、多功能的融合应用,正迅速将“北斗+”打造成与“互联网+”一样的普遍应用基础。
“然而,相比‘互联网+’的深度应用,‘北斗+’毕竟只是刚刚起步。这对于致力于投身北斗产业的创客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时代。”陈学庚鼓励全国各地的创新创业团队加入到“北斗+”的创新应用开发中来,跨领域地创造出更多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优秀应用成果和商业模式,让北斗产业拓展出更多维度,建立起综合应用生态。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信息四部处长黄庆红表示,随着北斗全球组网工作的不断推进,2020年国内导航产业产值将有望达到4000亿元。作为为数不多的“北斗”专题大赛,“北斗+”创新创业大赛在2017年顺利举办第一届的基础上迎来了本年度大赛的启动。希望通过大赛,可以构筑起产业创新发展生态。“这将有利于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赛旨在激发全社会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发掘社会优秀创新项目、发现优秀高校人才,培育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将持续四个月,为鼓励更多人参赛,大赛在京津冀、江苏、湖北、山东、浙江等多个赛区设置赛点,面向全国征集项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自主创新确保北斗系统稳定运行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塔湾村村民在田间利用北斗导航播种蔬菜。新华社发“天上建好,地上用好。”作为国家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底正式提供服务以来,连续稳定运行,北斗系统已进入全球组网新阶段,...[详细] -
北斗+AI将显著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在此间表示,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与人工智能(AI)结合,可以通过北斗所产生的带有精确时空位置标签的时空大数据,由Al技术准确感知、认...[详细] -
北斗应用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这几天,一条重达千斤的野生鳇鱼被黑龙江省抚远市渔民捕获的新闻,传到了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的耳朵里,他随即让省里给市里打电话,表达了两层意思:一、“别误把鱼吃了”;二、“找个办法保护起来”。当时就有人提议:这种罕见...[详细] -
他们用双手托起北斗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在天道酬勤的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里,广大科技工作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科技创新捷报频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