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遗址现场实践不再难 西北大学有了考古VR教室
西北大学日前全面建成投用一个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教学实验室,师生们使用VR技术再现考古场景,可提供身临其境、互动体验的考古教学体验。此举在国内高校尚属首家。
“在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教学实验室中,我们可以把实际采集到的古遗址、古墓葬的数据做成模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不同类型遗迹、遗物的特征,并使书本上的文字、图片描述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对其有更细致、更直观、更立体的感受。”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马健介绍说。
据了解,通过虚拟现实考古教学系统,教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虚拟空间中讲解考古或历史知识,还可以利用田野考古发掘实践场景进行虚拟操作,体验现场考古。此外,虚拟现实在考古教育方面应用的一大优点还在于其绝对的安全性,不会因为操作失误造成文物损坏甚至人身安全事故。
考古学科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实践教学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学生参与实践训练,前往考古工地、博物馆或者遗址现场的机会是比较有限的,传统辅助图片和文字的二维课堂授课方式,也难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
“这是在考古学教学手段、方法和理念上的一次重大革新。”马健表示。
据介绍,这套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体验教学系统得到唐仲英基金会支持,素材直接来源于一线考古工作获取的真实实物模型,软件开发采用国际流行的游戏引擎,仿真模拟农田、山地、沙漠、绿洲、草原等多种环境下,地上房屋建筑、地下墓葬、窖穴、水井、灰坑等多种遗迹的调查、发掘、记录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分析、思考能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建设“双一流” 西南大学成立11个学部
据悉,西南大学分别与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在医学学科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建西南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大学附属心理医院、西南大学附属公...[详细] -
天津:基础研究经费向青年人倾斜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凌懿凭借着“Erk调控多能性和端粒长度的分子机制”这一课题,从天津市科技部门申请到了100万元的科研经费,这是他科研生涯第一笔较大数额的经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