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火药”的工匠再多点
让火箭上天难,培养航天工匠则难上加难。
“像我们这种危险的工作,要先练手半年,才能上真的。”全国人大代表、“大国工匠”徐立平被称为“雕刻火药的人”,从事加工固体火箭燃料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爆炸,非常危险。
“很多经验是课本上没有的。”徐立平说,在航天制造领域,有很多凭借力道、技巧、心得的技艺,要靠技师们勤琢磨、有灵气,才能满足航天领域高、精、尖的要求。
“因此,师父带徒弟是这个行业的传统,快速培养一直是航天领域的难题。”徐立平说,但现在的情况是,随着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民营航天企业对相关人才非常渴求。
民营航天面临人才短缺的情况,应该摸索航天人才的快速培养机制,才能解决人才短板的问题。
“我建议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高品质工匠的培养。”徐立平说,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现有资源,通过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让学校培养出“来了就能用”的技术工人。“企业里的老师傅或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到学校去,进行先期的比如安全操作规范、相关理论知识及一般技能的培训,然后让学生到企业利用师带徒方式进行手把手教学。”
对于一般人才,可在学校阶段加强;而对于特殊领域的人才,比如“雕刻火药”,操作危险、难度系数大,则必须要“手把手”教学。
“经验传承式的教学,应发挥各级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作用。”徐立平说,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个任务是创新创造,不断提升一线的工艺设备和技术水平,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才,通过老师带头的方式签订培养合同,制定培训教材,让工匠的技艺快速提高。
徐立平表示,学校教学和经验传承的创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一不可,加速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应从这两个层面发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航天领域代表委员:不止关注航天
2019年两会将至,部分航天领域的代表委员已经带来了自己的想法。不过,他们的关注点并不完全在航天上。让我们来看看,他们还关注啥?[详细] -
工业机器人“出手” 火箭喷管焊接不那么难了
2月25日,蓝箭航天发布工业激光焊接机器人焊接火箭发动机喷管的视频,其自主研发的“天鹊”(TQ-12)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喷管,由机器人进行激光焊接一次成功,目前已经顺利下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