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体“天涯海角”或由不同石块组成
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在“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天涯海角”(Ultima Thule)不到3个月后,科学家们拼凑出了这个位于柯伊伯带的遥远小天体的诞生故事:它似乎由许多不同的岩石块拼凑而成。
在刚刚举办的第50届月球和行星科学年会上,“新视野”号任务科学家分享了有关“天涯海角”地貌和构成的新数据,得出了上述结论。
此前该团队证实,“天涯海角”实际上由紧紧依附在一起的两个物体组成。他们对“新视野”号提供的高分辨率黑白照片进行持续分析后认为,该天体的两部分独立形成,其中较大的部分“天涯”似乎由许多小得多的物体聚集而成。但当团队研究“新视野”号拍摄的彩色图像时发现,“天涯海角”的表面颜色各异,这表明其或由不同石块拼凑而成。
新研究还涉及“天涯海角”的两部分是如何融合的。当团队仔细观察两个物体的连接处时,他们没有发现任何暴力撞击扭曲岩石的迹象。相反,他们认为,该天体的两部分开形成,然后以3米/秒的速度缓慢接近,长时间在一起,从而形成“天涯海角”如今的模样。
尽管“新视野”号在“天涯海角”上方停留时间较短,但任务科学家将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接收“新视野”号发回的数据。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里,科学家还将饱受该天体各种谜团的困扰。
“新视野”号任务首席研究员、西南研究所的行星科学家艾伦·斯特恩说:“坦率地说,我认为‘天涯海角’的神秘甚至可能超越冥王星本身。”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引力波能触发脉冲星磁层能量释放
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最新发现,脉冲星的磁层在引力波穿过时,可能会释放大量能量。[详细] -
云南天文台获得盾牌座delta型变星精确演化状态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研究人员首次用星震学方法,在主序前演化阶段盾牌座delta型脉动变星星震学领域获得重要进展,精确给出了这类变星的演化状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