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亿年前世界最早新铰齿鱼类“现身”云南罗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云南罗平发现了2.4亿年前一种新的铰齿鱼类化石,命名为优美玉带鱼。这项发现,为了解全骨鱼类的早期演化和铰齿鱼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优美玉带鱼代表了世界上最早的铰齿鱼类化石记录之一,我们已将其归入拱鱼目腊山鱼科。”徐光辉研究员介绍说,铰齿鱼类包括拱鱼目、半椎鱼目和鳞骨鱼目。围绕新鳍鱼类的起源和早期辐射这一研究课题,他带领的研究团队近年在云贵交界野外获得了一批保存完好的新鳍鱼类化石标本。根据采集于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海相地层的四块保存精美的鱼化石,研究团队命名了一种新的铰齿鱼类属种:优美玉带鱼。玉带鱼属名源于罗平白腊山下的玉带湖。“腊山玉带”是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罗平记录的著名景点之一。
优美玉带鱼是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中新鳍鱼类的又一重要发现。云南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三叠纪海生化石库之一,在研究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后海洋生态系统的复苏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罗平生物群中发现的拱鱼目鱼类代表了世界上最早的铰齿鱼类化石记录,包括此前发现的格兰德拱鱼和苏氏腊山鱼。苏氏腊山鱼过去曾被归入欧洲中三叠晚期的圣乔治鱼属,但新的研究表明它与优美玉带鱼及其它拱鱼类关系更为密切。
“多个拱鱼目属种在云贵地区三叠纪地层中的相继发现表明,铰齿鱼类的早期分异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快得多。”徐光辉说。记者21日获悉,这一成果已发表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报》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云南天文台获得盾牌座delta型变星精确演化状态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研究人员首次用星震学方法,在主序前演化阶段盾牌座delta型脉动变星星震学领域获得重要进展,精确给出了这类变星的演化状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上。[详细] -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成功开通首个5G试验基站
20日下午,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首个5G试验基站在中国移动云南公司迪庆分公司通信枢纽中心成功开通,标志着5G技术在迪庆落地生根,将促进高原藏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