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科研快车”上路
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希望更多的中国科研人员参与。近日,2019年“中欧科研快车”宣讲活动在重庆举行,欧盟驻华代表团及部分欧洲国家外交官现场推介中欧科研计划及科技政策,希望与重庆的科研机构、科技园区、高校、企业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据介绍,2015年,科技部和欧盟科研与创新总司启动了中欧科研创新联合资助机制,依托中欧各自的主体科研计划展开,支持双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已有基础上开展合作研发。2018年,双方启动为期3年的科技创新旗舰合作项目,为此欧盟方还专门在“地平线2020”计划下开辟了对中国的合作领域和渠道,推进中欧开展更为平等互利的合作。
“目前,欧盟启动的‘地平线2020’项目,中国科研人员可以独立科研人员身份参与到项目中,希望更多中国科研人员能成为合作伙伴。”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科技参赞魏立国(Philippe Vialatte)介绍,欧盟与中国在科研领域一直保持着良好互动,秉持着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态度,在多领域展开了合作;欧盟与中国都面临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这也为双方加强交流合作创造了机会。
奥地利驻华大使馆科技副参赞孙晓龙介绍了“跨域欧洲”奥地利最新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是面向各领域的双边探索性和合作性科研项目,面向除欧盟和欧盟相关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开放,每个项目至少有两方参与,奥地利方面起主导作用。目前,该项目首轮征集的资助资金额度为460万欧元,非奥地利的他国参与方可获得资助资金的20%。每个项目总额约10万至200万欧元不等,欢迎中国科研人员积极申请和参与。
记者从重庆市科技局获悉,近两年,重庆市共有5个项目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立项资助,涉及现代农业、先进制造、能源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上海科改“25条”破解“顽瘴痼疾”
3月20日,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上海科改“25条”),进一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扫除科技体制机制障碍。[详细] -
破解“卡脖子”难题 高校创新力量如何发力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你觉得科研工作的瓶颈是什么?”在手百问答上,有这样一个最新提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