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科技

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投入运行

陈瑜 发布时间:2019-07-01 09:57:00来源: 科技日报

  海洋一号C卫星及海洋二号B卫星6月28日实现在轨交付,标志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立项批准的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实现业务化运行,也代表了目前我国民用遥感海洋观测卫星发展的最高水平。

  海洋一号C卫星于2018年9月7日成功发射,寿命5年。卫星可获取全球24小时水色水温信息、全球海岸带和内陆水体50米分辨率高精度多光谱信息及全球大洋船舶识别信息,将与未来发射的海洋一号D卫星组网运行,实现全球每天2次覆盖监测能力,大幅度提高自然资源部对管辖海域、海岸带等多要素、高时效的调查监测能力,为全球大洋、极地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服务环保、住建、交通、农业、应急管理等领域需求。

  海洋二号B卫星于2018年10月25日成功发射,是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业务卫星,后续将与海洋二号C、D卫星组网运行。该卫星设计寿命为5年,能够全天候、全天时连续获取全球海面风场、浪高、海面高度、海面温度等多种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直接为灾害性海况预警预报提供实测数据,并广泛应用于气象、农业农村和应急管理等领域。

  6个月的在轨测试表明,卫星平台及载荷系统、星地一体化系统、地面系统,各项功能正常,性能达到了研制总要求和使用要求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数据产品满足行业应用需求。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凌月明在总结讲话时强调,要着力构建起一陆一海自然资源卫星观测技术支撑保障体系,更好服务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支撑山水林田湖草调查、监测、规划和生态保护监管;要强化应用,发挥卫星使用效益,能用尽用,做好卫星数据共享,服务环保、交通、农业等各行业部门和社会公众,最大限度发挥卫星使用效能。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多国科技外交官“晒”看家资源

    马泽利的公司一直在研究如何用机器鱼诱捕三文鱼寄生虫,他今天的主要目标,是寻求与挪威等北欧国家的深海养鱼相关机构探讨潜在合作。[详细]
  • 经略海洋 走向深蓝

    海洋兴则经济兴。作为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国家级新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是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承担的国家使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