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经典是承载人类智慧和情感价值的重要载体。元宇宙技术、翻译中介的出现和发展,更为世界文学经典实现跨国传播、拥有更多跨国读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元宇宙是融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互联网等技术的数字世界,各类元宇宙技术手段为世界文学经典等活态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支持,尤其元宇宙3D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能够使世界文学经典中的内容通过科技手段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增强读者与世界文学经典创作者、现代和历史之间的互动性与连接性。通过此,世界文学经典权威性进一步获得时代认可,焕发与新时代适配的文学、文化、审美等多重价值,更好地实现活态传承。
依托元宇宙基础,拓展世界文学经典传承新场域
元宇宙的基础始终是虚拟世界,而虚拟世界最早衍生并存在于文学中,凸显文学的“虚构”色彩。把握元宇宙基础与世界文学经典的共性——虚拟世界,借助元宇宙打破文学以文字、图片为主要传承媒介的局限性,赋能世界文学经典广泛传播与传承以更大可能性,可以直接拓展世界文学经典活态传承空间。具体而言,作家借助文字描述自身所期待的精神世界,即最初的虚拟世界。这种虚拟世界依托于现实场景,拥有多个人物角色,共同演绎脱胎于现实或者完全架空现实的故事情节。《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世界文学经典中,人物与故事情节皆为虚构,却分别凭借美丑分明的立体化人物和独特建筑意象、哲学和美学思想、阶级矛盾反思等,架构出引人入胜、与现实世界有一定相似性的虚拟世界。可以说,世界文学经典具有一定共性,即作者塑造了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对不同时代的读者又是一种“可能世界”,其具有的虚构性属性,让不同国家民众从不同视角探知作者的精神世界和想象世界,激发读者强烈的共情。以此为蓝本,元宇宙搭载虚拟现实(VR)技术,可打造“永恒的巴黎圣母院”穿越时空沉浸式VR之旅,依托巴黎圣母院烧毁前的扫描数据,将其从中世纪兴建到当下修复的全貌进行还原,引领民众穿越时空,尽览巴黎圣母院建筑、历史、人文和艺术的独特之美,仿佛在与《巴黎圣母院》人物、情节进行对话,吸引更多民众深入发现文学经典涵盖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
同时,依托元宇宙可拓展文学教育场景。高校可依据元宇宙数字人文实验室建设政策,搭建虚拟教研室、数字人文实验室,让学生通过虚拟社交平台和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认知的师生进行互动,丰富认知输入,掌握从不同视角和文化赏析视角看待事物的技能,深层次理解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曹雪芹、罗贯中等文学大家与不同阶层人民交往,观察社会百态,丰富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进而丰富自身认知体系,成为世界文学经典活态传承主体。
借助元宇宙优势,提升世界文学经典跨文化传承能力
元宇宙营造的新数字空间,使得文学虚拟空间通过读者大脑走向现实,从单一的心灵想象逐步转向为可感知的数字实境。借助元宇宙优势赋能世界文学经典,更可显现其交互性、游戏化和商业化,推进世界文学经典以游戏、翻译等形式重生,实现世界文学经典的当代转化,丰富读者在汉语语境中的体验感。事实上,电子游戏本身是元宇宙的外显,国内互联网企业将《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世界文学经典打造为网络游戏,让读者以游戏角色进入在线网络游戏,在人机互动、人人互动中构建文学经典传承的社交网络。文学出版商、图书馆等主体还对文学经典进行编创,借助增强现实(AR)、VR等技术,引领读者穿越到由文学作品角色和故事情节编织的元宇宙空间,共同打造“元宇宙文学互动体验空间”,帮助读者以沉浸式、互动式的文学阅读形式理解其内核,自主提升阅读兴趣。越来越多的外语翻译爱好者、专业外语翻译学习者参与中华文化典籍外译、世界文学经典翻译工作,促进中国文学经典与外国文学经典双向传播,带动更多国外语言学家、文学家研究中国文学经典,增强中国文学经典在世界文学经典中的话语权,提升世界文学经典整体的跨文化传承能力,促进世界文学繁荣发展。
世界文学经典包罗万象,在元宇宙时代已经成为国际人文学术研究的前沿课题。元宇宙赋能世界文学经典以时代价值的同时,还需民众提升数字人文技术素养,提升审美能力,共同传承、延续世界文学经典的永久魅力。
〔作者:陈永兰,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苗春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本文系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横向项目“元宇宙语境下的世界文学经典汉语重构”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RKHX202503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