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起来,也要美起来
每到周末,笔者总会邀上三五骑友,蹬着自行车到拉萨周边的乡村转转。几年下来,乡村的变化总是让人感到惊喜。
就拿人居环境来讲,曾经一些村子牲畜满地跑,垃圾随处扔,道路是“晴天扬沙尘、雨天泥水坑”;如今,“脏乱差”的旧模样越来越少,道路越骑越通畅,不少村子甚至鲜花铺路、绿树成荫,藏式小院错落有致,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气象扑面而来,让生活其中的农牧民欢欣鼓舞,让身在其中的游人心生陶醉。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广大农牧区交通不断完善,住房条件越来越好,网络电力覆盖面进一步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也从城镇向乡村延伸,农牧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不少乡村在富起来的同时也在美起来。
但我们仍然需要注意的是,当前,西藏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还不平衡。一些地方存在强调“富”而忽略“美”的问题,导致“脏乱差”的乡村旧貌仍未改变,牲畜乱拉、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等现象还比较严重。
美丽乡村是美丽西藏的基石,乡村美则西藏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垃圾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整治,发展生态种养,推进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这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的愿望,有了清晰的蓝图和行动指南。
我们可以看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无论是发展生态种养,还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其中很重要的逻辑便是统筹处理好富裕与美丽、面子和里子、攻坚同长效的关系。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这里的“美”,是广大农牧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美好的生活,不仅需要实实在在的面子,还需要扎扎实实的里子;既要钱袋子鼓起来,又要我们生活的家园美起来。
因此,既要乡村富起来,也要乡村美起来,就必须把打赢脱贫攻坚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协调推进,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脱贫攻坚,用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支撑乡村振兴;同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加强农牧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以绿色发展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以绿色经济带动农牧区全面进步,实现群众富、生态美的统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婚礼季!天津上周末婚礼超4000场户外婚礼占4成
- 金融业当好"贤内助" 成生态城第二大支柱产业
- 铁路新调图亮点足 京津城际复兴号占比将达八成
- 天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形成三大聚焦区 壮大"软"产业
- "临终关怀"已发展至10余家机构 面向多种疾病
- 考古学家中的科技派(治学者)
- 美拟重拳治理阿片类药物滥用危机
- SM广场为地球同步熄灯 荧光夜跑减塑在行动
- 火山喷发或助火星古代海洋形成
- 渤海湾春季捕捞开始 皮皮虾4月上旬大量上市
- 滨海新区干部教育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
- 天津四大湿地保护区迎大批候鸟 总量超12万只
- 滨海新区举行2018年春季义务植树活动
- 胸怀大爱,灌溉科学的种子
- 天津清明首个祭扫高峰超80万人出行 多条祭扫专线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