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边疆阿里行之斜尔瓦篇

噶哇扎西 发布时间:2018-05-31 14:40: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图为前往科迦村的路很便捷。噶哇扎西摄

中国西藏网讯 不出所料,一晚上的大雪,清晨起来,整个普兰县城都覆盖在一片银白色中。远处本来苍茫的黄色土石山,变成了一片晶莹剔透的世界,连绵起伏的山脉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后,就像牧区醇厚、凝固的酸奶一样,铺在普兰县城周边,也铺在我们前往科迦村的路上。

5月9日,“新时代 幸福美丽新边疆”西藏行记者继续前往科迦村进行采访。到了村子里,尼玛多多老人很早就等在广场上了。他今天想带着我们在村里逛逛,介绍一下情况。

尼玛多多老人带我们参观科迦寺。噶哇扎西摄

我们先来到位于科迦村核心地带的科迦寺。尼玛多多老人告诉记者,要了解科迦村的历史,还真得要好好了解一下这个科迦寺。科迦寺的外形和很多在拉萨和其他地区常见的藏传佛教寺庙很像,但也有特别的地方。它的外墙由绛红、藏青、白三种颜色构成,其中绛红色占墙面大约五分之三,剩下两个五分之一分别由藏青和白色占据,形成竖条,有规律地涂抹在整个围墙上。这其实就是藏传佛教中著名的萨迦派的标志。萨迦派曾在历史上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元朝中央政府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时候,萨迦派就曾作为中央政府在藏区支持的主流教派,并且代行了一部分西藏地方政府行政和宗教管理的职能。

科迦寺全景。噶哇扎西摄

阿里这个地方,我曾经来过,很多地方初看上去并不起眼,但是深究起来,往往事关整个西藏和藏传佛教历史。因此,这里许多地方都是重要文化遗址,科迦寺便是其中之一。寺庙和卫藏核心区的大昭寺、色拉寺等比起来很小,主要建筑就两座,一个觉康(佛殿)、一个百柱殿(大经堂)。但是,地位在整个西藏和藏传佛教历史上却不低。科迦寺最早为藏传佛教噶当派的祖寺之一,噶当派其实是由阿底峡——这位藏传佛教后宏期入藏弘法的古印度著名高僧创立,对西藏佛教在10世纪后重新复兴发挥了巨大作用。后来科迦寺改宗为直贡噶举派,最后又改宗为萨迦派。就这两个不大的建筑,觉康由建立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的后裔阔热和拉德王父子所建,里面供奉的三尊巨大银质菩萨像也是吐蕃赞普后裔朗贡德王等所建。这三尊像中间为文殊菩萨、左为观音菩萨、右为金刚手菩萨,菩萨像和人身大小差不多,在整个藏区都很有名。

图为科迦寺著名的三尊银菩萨像。噶哇扎西摄

图为科迦寺里历经千年的门楣。噶哇扎西摄

另一座建筑百柱殿(大经堂)看上去虽没有拉萨的那些大经堂那么震撼,但是也和西藏历史和阿里地区的一个传奇人物有关。这座大经堂是由藏传佛教历史上著名翻译家、佛教大师、上路弘法代表性人物仁钦桑布于公元996年建造,至今很多壁画和门楣还保留着最早的部分。说起仁钦桑布,他一生三次前往古印度求学佛法,翻译、校订显教经典17部、论33部、密教经典108部,将之收录于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与《丹珠尔》中,人们将他之后编译的密乘称为“新密”,而此前的称为“旧密”,他被视为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开山祖师之一。当然,科迦寺上千年的历史,展开了谈可以写很多本书。现在这座著名的寺院,虽然历经千年,但在党和国家的政策下,修缮、保护得如同千年前刚刚建成时一样,在普兰灿烂的阳光下熠熠发光。

图为科迦村村民自己建的民俗用品陈列室。噶哇扎西摄

尼玛多多老人也提到,在几十年前,科迦村民生活条件远远比不上现在,当时整个村子那么十几户人家紧挨着寺庙围住在一起,房屋、道路条件设施简陋,每到雨雪季节,房屋漏水、倒塌等灾情不断。现在,人们早就搬出了简陋的居所,住进了高大、宽敞、结实,水电通讯等设施都便利的新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甚至连科迦寺的僧人们也从过去的旧僧房搬出,住进了国家安居工程所建的新房。整个科迦寺,作为文物和重要历史文化建筑,被保护得更好了。

和尼玛多多老人一起参观完科迦寺后,我们又在村里逛了逛,发现还有个幼儿园,里面的设施很齐全,孩子们在幸福地玩耍。据介绍,这个幼儿园占地1380平方米,2015年建立,在校儿童有42名,教师2人,厨师1人。幼儿园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村子里幼儿的照看,让科迦村的村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业增收、改善生活当中。我们还参观了当地村民自己建的小博物馆,展示了科迦村独特的民俗文化用品和服饰,科迦村的服饰在整个西藏都属于比较特别和有历史价值的,很多都是代代相传的传家宝。主要由头饰、脖围、披肩三部分构成,上面缀满了珍珠、玛瑙、珊瑚、绿松石、金、银等,这些年人们的收入提高了,又新做了很多带有科迦地区传统元素的盛装服饰。

图为科迦村到处都停着村民自己的皮卡车和越野车。噶哇扎西摄

虽然老人身体还算硬朗,但同村的两位年轻人还是担心老人走太多路吃不消,时不时地会来搀扶老人。就这样,尼玛多多老人在斜尔瓦中尼边境线的巡边道路上走着,给我们讲述自己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讲述当时护国守边的故事和事迹。尼玛多多老人说,当时可没有现在这么好的设施和道路,当时斜尔瓦这边很多边境地区都没有汽车道,他们巡逻都是骑马走山道,有些危险陡峭的地方连马都没法骑,只能徒步巡逻守边。“现在条件好了,道路通了,但是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还是要继承发扬爱国守边的优良传统”。尼玛多多老人嘱咐搀扶着他的两位年轻人和周边的人们。在斜尔瓦,孔雀河的对面就是尼泊尔,有个小村子叫雨莎。几年前我曾经来过这里,那时对面的雨莎村显得有点破败,都是石砌的简陋民居,这一次看到那边也焕然一新,很多房子好像重新修过,屋顶也换成了在西藏比较常见的彩色塑钢屋顶。但是,不管是外观、还是各种设施远远没有办法和科迦村这样的小康示范村相比。

图为孔雀河对面的尼泊尔雨莎村。噶哇扎西摄

图为尼泊尔雨莎村民居。噶哇扎西摄

图为尼玛多多老人讲述爱国守边先进事迹和传统。噶哇扎西摄

我们从斜尔瓦回来后,又去赤德村走访了一下。赤德村加强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强化群众思想教育、解决贫困群众生活困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维护社会稳定、优化村庄环境等方面有诸多创新举措。采访完赤德村后,记者抽空又去旁边的贤柏林寺看了看。

图为赤德村村委会介绍先进人物和事迹。噶哇扎西摄

贤柏林寺坐落在普兰县城西面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山上,位置俯瞰整个孔雀河河谷,在冷兵器时代是个易守难攻的绝佳位置。其实贤柏林寺也恰好是坐落在山顶一大片的废墟中,这片废墟在很久以前是一座著名的城堡——达拉喀城堡,是旧西藏地方政府普兰宗政府的所在地。

图为贤柏林寺内景。噶哇扎西摄

城堡的废墟在高原的阳光下,突兀嶙峋,风吹过时,发出阵阵呜咽,在整个孔雀河谷周边的群山中显得苍凉和传奇。在城堡遗址的下方山腰,蜂窝似地布满了窑洞,这些窑洞过去应该就是普兰老百姓的居所。这个情况和古格遗址也很像,王室和贵族、僧侣住在高大巍峨的宫殿和房屋,老百姓因为地位和现实情况,住在山腰的窑洞里。而这种居住方式又适合阿里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

图为从贤柏林寺俯瞰孔雀河河谷和普兰县城。噶哇扎西摄

在我们前往贤柏林寺的盘上公路上还能见到周边很多类似的洞窟。有一组窑洞,古旧的楼台悬空伸出,上面斜挂的数条经幡迎风飞舞,据说就是著名藏戏《洛桑王子》中的仙女云初拉姆的飞升处。我在想,如果当时云初拉姆真的在这组窑洞中住过的话,她和千年前的普兰百姓们绝对想不到在孔雀河的对岸,会有现在这样整齐高耸、街道整洁、现代设施一应俱全的新县城出现。(中国西藏网 记者:噶哇扎西)

图为传说云初拉姆曾经住过的洞窟。噶哇扎西摄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