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环境就是民生

发布时间:2018-06-06 10:13:00来源: 西藏日报

西藏湿地资源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区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等多种方式的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形成,全区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30.80公顷,占全区湿地面积的65.98%,2块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雪域高原美丽西藏景像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和区党委高度重视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再一次明确提出民生工作要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发展、稳定、生态三件大事,在稳定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保生态,在生态中见效益,走出了一条稳定基石、发展支撑、绿色保障的科学发展新路子,是西藏民生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生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绿水、冰天雪地就是美丽,蓝天白云也是幸福。在刚刚闭幕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更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民生建设中,是党中央和区党委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民生问题大于天,生态环境大于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落实、污染治理强力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美丽西藏建设日新月异,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民生建设的最大支持。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实现整个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这正是西藏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

环境美了,振兴了西藏乡村旅游。广大农牧民群众将优美的环境资源变为旅游资源,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为百姓增收致富提供了良机;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优美环境中得到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又促使农牧民群众提高环保意识,争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支持。环境和民生的相互促进,使老百姓离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越来越近。

环境和民生问题事关西藏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事关西藏发展稳定大局。为绿色生活找到支点,让更多人参与低碳行动,使环境与民生形成多赢效应,已成为雪域高原百姓的自觉行动。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