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珍藏历史 熔铸文化

谢筱纯 发布时间:2018-06-06 10:56:00来源: 西藏日报

图为拉萨市民利用周末时间来到自然科学博物馆参观。次旺 摄

图为拉萨市民在自然科学博物馆内参观。次旺 摄

图为小朋友正在自然科学博物馆体验VR动感水滴舱。谢筱纯 摄

图为市民在牦牛博物馆参观。次旺 摄

博物馆,珍藏着人类的历史记忆,熔铸着人们的现代文化,担负着保护、研究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能。“创意城市理论之父”查尔斯⋅兰德利曾说过,文化遗产使我们与历史及共同的记忆相连,它让我们的存在感有所依归,并能提供洞见来源,以帮助我们面对未来。作为承载一座城市文化遗产的主要场所,博物馆则是城市的眼睛,从中透出的正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之鉴、文化之光。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无一不蕴藏着美和智慧,许多藏品更是集艺术、历史、科学价值于一身。在博物馆中,人们可以得到丰富的美学和智慧体验。

特色突出——

健全区博物馆体系

西藏博物馆建设在突出地区特色的同时,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博物馆网络体系。山南市博物馆、昌都市博物馆、西藏牦牛博物馆、张国华前线指挥所、群觉古代兵器博物馆和藏香博物馆已相继建成开馆,形成了以西藏博物馆为龙头,布达拉宫珍宝馆、雪城各类原状展览、清代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根敦群培专题馆和各市地博物馆等为主体的博物馆格局。

西藏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被列为自治区“十三五”时期重大文化强区和文化惠民工程。工程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其中展馆面积2.9万平方米,文物库房1万平方米),由国家投资6.6亿元实施建设。据悉,西藏博物馆的改扩建工程预计将于2020年初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改扩建后的西藏博物馆将全面提升博物馆在文物安全、保护研究、展览展示、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水平。西藏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总建筑师刘艺介绍,西藏博物馆的改扩建工程注重新能源的使用,将会在1万多平方米的建筑屋顶上铺设太阳能板,供博物馆冬季采暖。

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为了进一步完善自身功能定位,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专家论证决定在自然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三馆合一”的基础上,建设西藏天文馆。待其建成后,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将成为全球首个“四馆合一”的公益性特大综合型博物馆。

由中建一局承建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已于今年5月18日正式竣工交付。据了解,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8千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园林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是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建一局项目经理陶昌军介绍说:“西藏非遗博物馆建造理念源于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特别是与布达拉宫白宫部分有着相契合的建造风格,位于建筑西侧的天街,也与布达拉宫步行道一样采用了西藏传统的‘之’字型天路,博物馆的中庭与大昭寺的天井也有相通之处,是拉萨乃至西藏传统元素与现代技艺相依相合的地标性建筑。”

精彩纷呈——

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近年来,西藏博物馆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的部署,进一步提升陈展水平、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免费开放4座博物馆,文物保护成果进一步惠及广大公众,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有效发挥。

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主要通过展览、培训、实验、科学研究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丰富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是群众了解西藏高原独特与丰富的自然资源、神奇与多样的生态环境的窗口,是实施科教兴藏、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开展的各项科普教育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激发了西藏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

5月18日,正在进行改扩建工程的西藏博物馆,围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的主题,在西藏大学和布达拉宫分别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在西藏大学,举办了“文物见证历史”校园行专题活动、“文物见证历史——天路文华(西藏篇)”图片展等活动。在布达拉宫宣传点,过往群众通过横幅、主题标语、宣传资料等渠道了解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加深了群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

多地巡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关键是要让博物馆藏品走出“象牙塔”。为了贯彻落实“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都活起来”等指示精神,在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的统筹组织下,西藏于2016年启动了“西藏文物内地巡展”活动。

2017年,由自治区文物局统筹组织,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管理处和罗布林卡管理处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最接近天空的宝藏——西藏文物精品展”,按既定计划先后在深圳、大连、沈阳、杭州等地巡回展出。122件(组)被遴选出来的各类精品文物,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喜爱与好评。2017年12月,由西藏牦牛博物馆与广州艺术博物院共同举办的“牦牛走进羊城——西藏牦牛文化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展品包括500余件与牦牛有关的自然标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历史文物、艺术作品等。今年1月,浙江省博物馆开年大展“祥云托起珠穆朗玛——来自雪域高原的艺术瑰宝”在孤山馆区西湖美术馆拉开帷幕,展出来自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单位的历代文物珍品117件(组)。今年2月,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协办,西藏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承办的“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展览从文明溯源、高原天路、雪域佛韵、和同一家等四方面展示了西藏的历史与文化,西藏与周边地区及内地的文化交往。此次西藏参展文物中,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13家文物单位提供的文物均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多个“西藏文物内地巡展”都以“藏族及其历史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作用”为主线,通过大量的文物、史实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的主题,带领观众以较全面的视点,探寻西藏与内地的血脉联系,展现了西藏民族璀璨而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阿里地区生态优美

    近年来,阿里地区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发展中的底线、生命线、高压线和警戒线,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大力实施水源涵养工程,加大河流源头区草地、湿地、天然林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详细]
  • 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阿里地委、行署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高位推进,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体系,出台相关方案。[详细]
  • 阿里生态旅游“七宗最”

    MAIN201711181527000201965058634.jpg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以上,辖域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人口11万余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