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甘肃兰州“黄河象”私人博物馆 活态传承古生物化石
图为田志云收藏的“黄河象”化石。记者 魏建军 摄
“如果我要是不收藏,这东西早被卖去了药材公司,就看不到今天这个‘黄河象’了。”62岁的甘肃临夏州广河县男子田志云从小钟情“龙骨”,中年事业有成时,他自掏腰包陆续搜藏了数百件流失的古生物化石。
记者近日探访了这个位于兰州市西固区的私人博物馆。其中,一尊距今2500万年至3000万年以前的“黄河象”化石处于馆中央,十分震撼。据相关专家鉴定,这是一头中年象,身长达到8米、高约4米、体重在20至30吨之间。田志云介绍说,这是目前馆中最大的古生物化石,即使在整个甘肃也不多见。
田志云回忆说,小时候当地把挖出来的古生物化石都当药材来卖,一公斤两三百元,没有文物和保护的概念。20多年前,老家乡亲们挖出了“黄河象”,他看到后颇为震惊,便产生了收藏的想法,于是就找到了专业人员将其修复,花了数十万元买了回来,“现在这个是‘国宝级’,没法用钱来衡量了”。
图为田志云介绍他的收藏史。
田志云除了在兰州一家企业上班,自己还经营着一家养殖厂,他利用积攒的钱,陆续收集整理了40多种类古生物化石、奇石、陶罐等300余件展品,其中以晚中新世古生物化石为主。为了活态保护这些古生物化石,2016年,田志云投资建设了瑞宝圆私人博物馆。
“现在那一片相对比较‘荒凉’,为何它的地下面有大量的古化石,说明几千万年前这片区域曾是森林密集、湖泊涟漪,动物活跃的区域。”田志云说,下一步,他打算把这里变成青少年科普培训基地,并定期开展博物馆免费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看的同时,感受甘肃历史文明。
田志云坦言,目前他的私人博物馆面临最大困难是“无处安放”,目前仅凭借个人力量,很难将收藏的许多东西完全展示出来,他希望能得到外界关注,有朝一日建一个大型的古生物化身博物馆。
-
甘肃“免票景区”康县以节促游提乡村旅游“品味”
4月30日凌晨6点多,天刚微亮,熟睡的杨明霞被散养在院子里打鸣的鸡吵醒,开始起床收拾,并麻利地将当地特产和小商品搬至门外的小摊,等待蜂拥而至的游客。杨明霞去年已尝到美食旅游节的“甜头”,今年她非常期待旅游节的举办。[详细] -
甘肃省瓜州藏乡戈壁披绿装“厕所革命”提升村民幸福感
“11年前,我刚从老家甘南州临潭县迁到这里的时候,镇子和田地里面没有一棵树,新开垦土地板结严重不渗水,长不了庄稼,没有一点绿色,三天两头刮风,一刮风黄土满天,有时候两三天都出不了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