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汶川地震十周年 > 本网独家

【十年】回访震中映秀群众:不能永远充当“守墓人” 要努力向前看

李巧娟 发布时间:2018-05-08 10:05:00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5月6日,随着“奋进•巨变•展望”探访汶川地震1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的进行,中国西藏网记者走进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地映秀镇,探访那里的群众,见证奋进与巨变,弘扬灾后重建正能量。

  刻骨铭心的“汶川时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的汶川县,遭受了8.0级特大地震,转瞬间山崩地裂、江河呜咽、房屋倒塌、家园尽毁,震中地映秀镇更是被夷为平地,6566名同胞罹难……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里凝固在14时28分的汉白玉雕刻的时钟,似乎在提醒人们永远铭记那个惨烈的“汶川时刻”。

 
图为雕塑《汶川时刻》,由四川大学艺术设计系教授段禹农根据漩口中学一班破裂的时钟表盘设计

  漩口中学遗址是整个汶川县保留下来的唯一比较完整的大型遗址。地震中,漩口中学大部分建筑倒塌,43名学生,8名老师,两名职工和两名家属遇难……漩口中学的主教学楼原本有五层,但现能看到的仅有一层,其余四层全部沉入地底……


图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场景,以及这尚是映秀受损最轻的地方的事实,记者的悲痛之情无法抑制。漩口中学遗址的讲解员沈文娟告诉记者:“地震后,很多当时幸存下来的孩子把自己的生日改成5月12日,他们说,那是他们的重生之日。每年5月12日,他们都会回来看望长眠于此的老师和同学。”

  “不能永远充当‘守墓人’,要努力向前看”

  1988年出生的讲解员沈文娟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亲历者和幸存者,她的家就在漩口中学附近的山上。地震时,整个村子瞬间变成平地,她的大哥在地震中去世,留下一个年幼的女儿。“经历过这种灾难永远不可能忘记,只是尽量不去提起”,10年了,提起这些沈文娟的眼圈又开始泛红。“家园没有了,我们重新建;亲人没有了,我们彼此都是亲人。”

  灾后重建,新映秀的定位是“旅游温情小镇、防震减灾示范区”,共投入重建资金17.19亿元,主规划单位由上海同济大学担任,工程建设由广东省东莞市对口援建。映秀新镇的所有居民建筑都按抗震烈度8度,公共建筑按抗震烈度9度设防,是名副其实的“抗震救灾示范区”。沈文娟家也在原址附近避开断裂带的地方,重新盖了房子。她带着侄女和其他亲人,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父母闲暇时种点地,过着安逸的生活。


图为正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沈文娟

  2011年,映秀镇的重建基本完成。2012年,映秀镇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让乡亲们不出家门就能就业,沈文娟也在那一年成为一名漩口中学遗址的讲解员。在被问及做这份工作的感受时,她说:“一开始,每讲一段都会哽咽,但人不能永远活在悲痛中,我们不能永远充当‘守墓人’,要努力向前看。”讲起映秀镇这10年来的变化,她开心极了,“我们映秀的生活环境、居住条件都变好了,道路通到每家每户门口,大家的幸福指数很高。我们最感谢的就是共产党,我们这家家户户都挂着红旗,党就在我们的心里。”


图为位于映秀新镇的汶川青少年活动中心


图为每家每户都插着国旗的映秀新镇

  从5•12汶川特大地震被严重摧毁的震中地到如今的温情小镇,映秀人靠着乐观与坚强走过了这10年,涅槃重生,未来的映秀一定会更好。(中国西藏网 实习记者/李巧娟)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