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美丽中国长江行 > 本网报道

人文生态 代入现代社会的城市生活

杨月云 发布时间:2018-05-18 13:13:00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在保护自然和投入建设之间构筑平衡,是成熟社会无法绕开的话题。人作为生态圈中重要的一份子,往前一步还是后退一步,或会对环境产生不一样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最终都会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自然,也就注定了会收获什么样的结果。在长江之滨的上海,多年积淀而成的智慧生态,造就了人文生态的日趋成熟。自然和生活、环境和个人,相互支撑,水到渠成。(中国西藏网 记者/杨月云)

  静安区大宁公园内,老年朋友在长廊下跳舞。大宁公园是浦西中心城区最大的一座生态景观型城市公园。曾经,这里周围是臭气熏天的水沟,经过改造,如今已成为市民娱乐的休闲场所。摄影:杨月云

大宁公园停车场上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城市中的空气污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推崇。摄影:杨月云

静安区东茭泾绿地篮球场。球场采用分时段计费的方式,市民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使用场地。


市民在东茭泾绿地的凉亭内消暑纳凉。摄影:杨月云


长宁区仙霞街道虹旭小区内的市民健身器材和儿童乐园。摄影:杨月云


虹旭小区内,居民用矿泉水瓶再加工成为“社区瓶子菜园”。摄影:杨月云


长宁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玻璃门内正在排练的舞蹈班学员。摄影:杨月云

采用新型环保材料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自然采光。摄影:杨月云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内,上海芭蕾舞团的演员在投入地排练。丰厚的物质基础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肥沃土壤,而健全的生态机制,为物质的持续发展提供着持久的动力。摄影:杨月云

绿荫下的长宁区万科上生新所,其前身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目前这里的更新建设已接近尾声。摄影:杨月云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