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网络媒体国防行 > 媒体聚焦

【网络媒体国防行】阿克苏纪事(一):黄沙百练穿迷彩,敢教日月换新天

谭永旭 发布时间:2018-09-27 16:13: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砰砰砰……随着几声枪响,两名企图负隅顽抗的暴恐分子被击倒在地,经过确认毙命后,应急处突任务圆满完成。

  这是武警兵团总队执勤第二支队执勤二中队进行的一场营区反袭击演示。演习预设的是,一伙暴恐分子在劫持了向营区运送蔬菜的运输车后,手持武器袭击营区。负责营区守卫的三人应急小组立即拉响警报,进行先期处置,将暴恐分子逼出营区,退向对面的训练场。紧接着,营区应急班迅速出动,同时,通过无人机实时追踪暴恐分子位置,将暴恐分子包围。在政治攻心、向暴恐分子喊话无效后,立即将其击毙。整个过程持续约不到5分钟。

  随后,武警战士进行军事训练演示。首先是应急棍术演示。64人排成的方阵手持棍械,整齐划一地或劈、或斩、或扫……喊声震天。紧接着是擒拿术演示。随着一声“倒”的号令,8队战士呈纵向逐次倒地,接着又同时倒地,训练场上扬起黄尘一片;擒拿术演示中,战士们2人一组,表演由前擒敌、由后擒敌、解脱擒敌、躲凶器擒敌等训练课目,实战般的演练中,战士们一招制“敌”,招招“毙命”。

  也许你很难想象得到,这支生龙活虎的中队就驻扎在荒凉的大漠边缘、戈壁滩前。在这让犯罪分子都会感到绝望的、 “水到头、路到头、电到头”的沙漠戈壁一驻就是30余年。

  走进营区,满目的是令人愉悦的翠绿。营房前,8棵粗壮的大柳树温柔地垂下绿油油的枝条,与两旁成荫的葡萄架廊连成一片。作为最早的一方“绿色”,它们仿佛在默默讲述着营区大门里迎面映入眼帘的16字“家魂”:以队为家、和谐建家、勤俭持家、齐心兴家。

  晴川历历,杨柳依依。“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二中队的官兵也许不会,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这是一支流淌着红色血脉的部队,传承着当年“359旅”扎根边疆、垦荒戍边的精神气质。面对着营区的一片荒芜,官兵们靠着铁锹、泥斗和坎土曼,推着小车,挑起扁担,从20公里外的地方运来河土,“挖地三尺”,掘出盐碱,铺上稻草,覆上新土,一茬接着一茬干,硬是在不毛的盐碱地上长出一片片新绿,种出一块块菜田,养起一群群畜禽……这一片勃勃又可爱的生机就在离沙漠200米处的营区里。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这是一支视荣誉如生命、视使命为担当的部队。每当新兵报到、老兵复员的日子,中队的荣誉室都是他们第一个造访、最后一个告别的地方。在荣誉室的入口处,一张检讨书被放大装裱在2002年和2004年两块“标兵中队”奖牌中间,时刻警醒着中队全体官兵。2003年,中队建设出现重大滑坡,失去了“标兵”的荣誉,于是就有了这张中队三宝之一的“检讨书”。知耻而后勇,中队2004年不仅重新赢回了“标兵”荣誉,而且一直保持至今。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面对气焰嚣张的强大敌人,人民军队曾经发出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武警兵团总队执勤第二支队执勤二中队不仅在茫茫戈壁滩生动践行着这一誓言,还在承担处突、执勤核心职责,聚焦练兵备战之余,一样创造着火热的生活。

  也许从来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在离海洋最远的内陆,在想象不到的沙漠尽头,一样有诗、有歌、有鲜活的生活,它们和你我的生活一样值得被尊重,值得被关注。(中国西藏网 记者/谭永旭)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