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崇尚英烈 精忠报国 > 征集作品展示

广州对口援建威州镇镇委书记何科黎: 难忘逝去好友 感恩广州亲人

张丹 发布时间:2018-05-16 15:15:00来源: 大洋网

何科黎

广州援建的威州镇鸟瞰图

广州援建的汶川第一小学

汶川地震十周年

大洋网讯 今年46岁的何科黎,是汶川县威州镇镇委书记。威州镇是汶川县县政府所在地,也是广州对口援建的汶川乡镇。据了解,广州对口援建威州镇项目共计77个,涵盖全镇12个村4个社区及县级职能部门,覆盖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市政道路、桥梁等领域,涉及资金达28.06亿元。

灾后重建后,从2008年到2011年威州镇经历了四万多次余震以及几次重大洪灾,但是广州的援建成果并没有出现质量问题,这让当地老百姓很放心,根据当地政府的一项调查显示,老百姓对于广州援建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8.5%。

何科黎说,通过“广州亲人”的援建,如今威州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百姓!

何科黎将与记者的见面地点定在了一个羌族的艺术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就是广州对口援建的项目之一。他颇为熟悉地说到,你们广东那边很喜欢喝茶,我们这里没什么好茶,这有些普通的茶可以尝尝,然后,边喝茶边和记者聊起了地震和援建的故事。

地震当时:

“家没有了,国家还在”

广州日报:你还记得5⋅12地震当天的情景吗?

何科黎:那天,我上网浏览完新闻以后,就开始睡午觉。过了没多久,地震突然就来了,当时我和我爱人在家,家住在一楼。我第一反应就是,地震了,马上拽着她到了洗手间,因为卫生间面积狭小,算是房间中最坚固的地方。然而我看到卫生间的墙体开始裂开,由于墙体开裂,我们甚至在洗手间直接看到了卧室的床。

我当时就和爱人说,不行了,一定要出去。可能是由于墙体强烈的挤压,防盗门在被挤压变形之后就自己开了,我马上叫上爱人一起,三步并两步,拿上手机就逃出去了。

当我们刚刚到小区的一个大平台,发现已经有很多人聚集在那里了。黑压压的粉尘从天而降。天黑的那一瞬间,我想到了我的女儿。拨云见日之后,我看着她,她看着我,我们两人的身上都有了厚厚的一层粉尘。

我女儿从来不睡午觉,我猜她应该在上学的路上。但到了学校,却没有找到女儿。随后,我又到县城找父亲母亲,他们都还安全,我就告诉他们往山上走,我再去找女儿。

我爱人说,你一定要把女儿找到。后来真的找到了。原来,在地震的瞬间,女儿还没有到学校门口,她被震倒翻滚到了路边。但是,小孩子还不懂,稍微平静了之后,她还是到学校去上学了。之后,我们在学校附近找到了女儿。

地震中,我的家人包括哥哥姐姐、爸爸妈妈都幸存了下来,但是房子全都垮塌了。但是,我们并没有失去信心,因为家虽没有了,但国家还在,心里有重建的信心。

广州日报:在地震发生后,县里做了哪些举措?

何科黎:地震时,我在法院工作,地震发生以后,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党员、干部全部集结,到县委迎宾馆报到,分派任务。我们县有11个乡镇,每个乡镇都需要一名县级领导带队。我们去的目的是做什么?就是安民心,不让群众群龙无首,要给他们一种新希望。

灾后重建:

县城旧貌换新颜

广州日报:你在威州重建工作时主要负责哪方面的工作?当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何科黎:2010年,我就到了汶川县纪委工作,任纪委常委。这段时间,汶川的灾后重建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的项目建到哪里,我们的监督就延伸到哪里。根据民众需求,我们遵循科学引领、高规格设计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投标,紧扣时间节点,顺利地推进了灾后重建工作。

我们汶川原来是阿坝州的南大门,说白了,它依靠通道经济,就是车流在这里停几个小时,吃吃饭就走了,这里是到九寨沟的一个驿站。通过“广州亲人”的援建,以及高规格的设计,我们县城旧貌换新颜。如今感触最深的,就是以前我们的住房抗震级别都不高,通过“广州亲人”的援建,学校是地震设防烈度八度。现在,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百姓!

为什么说最现代的是医院呢?因为“广州亲人”把广州的高科技医疗设施、设备,都无偿地捐建过来了,令汶川县城的医疗水平有了整体提升。同时,我们的学校也进行了有效的整合。现在我们取消了12个村的村小学,在县城设置了一个中心小学,让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让乡村里的孩子到县城读书。以前的小学生,每天都回家,现在则统一进行托管。

此外,汶川的显著变化,还得力于“广州亲人”给我们布局的产业,如今这些产业发展得很好。威州镇在地震以前,通村公路硬化道路11.3公里,而地震以后,则达到了86.5公里,这个数字就证明了威州镇十年的巨变!

广州援建:

“真心来援建,用良心做事”

广州日报:广州对口援建的是威州镇,你是否有印象深刻的感受?

何科黎:我是2013年来到威州镇任镇长,说来也怪,第一天报到,第二天“7⋅10泥石流”就来了。那次泥石流灾害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广州修的民居质量太好了。在泥石流灾害现场,广州援建的阳光家园四期,在泥石流中巍然屹立,并没有垮塌。

这可是保了很多人的命啊。当时泥石流在凌晨时分到来,很多人都还在睡梦当中,跑都来不及。

此外,此次事件后我还发现我们的应急机制很健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通知,让居民能全部回撤到广州援建的楼房房顶上。这体现了广州是在用真心来援建,用良心来做事。

并且当时在条件那么艰苦、资源那么匮乏的情况下,还要赶进度、赶时间。尽管如此,广州依旧把援建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这与广州的先进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

地震以后,我们有五年期的农业贷款和八年期的农业贷款。老百姓都很诚信,现在是五年期的贷款都已经基本还完。从这个小事看出来,老百姓还是很感恩的。当然,此期间也有人罹难了,去世了或者生病了。所以说还是有少部分没有还,但绝大部分的都还了。可以还贷款也说明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这得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整个县城的造血功能都激发了出来。

震后发展:

“南林北果”发展经济

广州日报:相比较过去威州的发展方式,如今威州发展的理念是怎样的?是否取得了一定效果?

何科黎:现在县委县政府提出“南林北果”,南边是茶园林、生态林,北边就是果树。我们这边的特色水果是车厘子、香杏子、脆李子,俗称“汶川三宝”。老百姓通过“南林北果”生态战略退耕还林,发展特色水果、干果,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享誉全国的车厘子品牌。我们威州镇有12个村,四个社区,4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是9275人,如今收入都还挺可观。

然后,汶川如今主动融入成都2.5小时经济圈,现在走高速公路到成都也就两个小时。便捷的交通带来的是什么?是与都市的信息快捷共享。而绿色通道的畅通,能让我们的山货第一时间送到老百姓的餐盘上。此外,得力于现代物流产业的兴起,汶川的电商行业开始起步,物流和电商的发展为生产甜樱桃这种特殊水、干果打开了最后一道屏障。

此外,到汶川自驾游的多起来了。游客可以直接到林下采摘,也可以进行康养。如今,威州镇正集中建设农旅相结合的康养经济,以康养经济来布局威州镇震后的经济建设发展。

精神重建:

“人要更坚强、更阳光地生活”

广州日报:在文化建设方面,近年来威州有怎样的举措,令威州人民重拾信心,美好生活?

何科黎:地震以前,群众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不到70%,而现在我们达到了100%。而康养经济的布局,也让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地震无情,人有情”。我们感恩全国人民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感恩全国人民给我们重建的信心。所以,汶川的重建不仅有物质层面重建的速度,更有精神层面重建的高度。

经历了大灾大难过后,干部们会更加理性地看待一些问题。地震时,那么多亲人在一刹那离开了自己最亲最爱的人,那么我们这些留下来的人更要坚强,更要阳光地生活。因为你生活得好,对离开的人才是一种更好的慰藉。

记者手记

“过去的一切我都还记得”

当记者问及何科黎,每年的“5⋅12”当天,会做些什么时,他一下就回到了十年的记忆当中。

“5⋅12”当天,他的几个好朋友在那天去世,此后每年的5月12日,他都会给他这几位朋友的手机号码,发送一条长长的短信,告诉他们家里的情况。就像他们只是暂时离开,去到了远方,但终究会回来。

“这有些像自欺欺人。”何科黎颇为无奈地说。前几年,号码的另一端始终没有回复,直到有一年,对方回了短信,“你发错了”,那时,他才猛地从自己制造的“梦”中惊醒——他已经走了,不会再回来了。

说到这里,他扶着的桌子强烈地摇晃了起来,他在努力压制着自己内心的激动,希望就此平静下来。

然而,他失败了。泪水再也抑制不住,流了下来。他用哽咽的声音向记者连声说着。“真的不好意思,我平时还是挺坚强的,不知怎么就……”

他颤抖着接过记者递过去的一支烟,却始终没能将手中的烟点着,“真的不好意思。”这时,镇上的一位工作人员来向他请示工作,却见到了双眼通红的书记,有些愣了。

他红着眼睛向记者和那位工作人员解释说,他的好朋友去世后,好朋友的孩子如今却不争气,不好好上学,“如果他还在,孩子不会这样的。”

离开前,他将记者送到了路口,轻声地说着,像是在告诉记者,也像是在告诉自己,有时候时间过得越久,那种思念可能会越强烈。“十年了,过去的一切我都还记得。”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张丹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乔军伟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