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幸福美丽新边疆 > 美丽幸福内蒙古

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夕阳晚霞别样红

巫姗燕 发布时间:2018-07-20 10:39: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亟需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养老事业指明了方向。如今,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锡林浩特市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位于巴彦查干街道办事处达布希勒特社区,总投资1.04亿元,占地面积2.8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设计床位990张;201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现已入住495户828名老人,其中养老育幼158户,实现了70%的苏木镇老年人进城养老。


图为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室外风景

  园区的建设运营,实现了由传统牧区养老向转移进城养老的转变,是锡林浩特市养老改革的创新举措,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牧区养老模式的典型代表。

  巴彦查干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晓昱告诉记者,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是分户、居家型的养老园区,行署“集中居住、养老育幼、政府扶持、多元运作“的牧区养老服务模式,医养结合和养老陪读的特色服务吸引了大批牧民进城养老。

  踏入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可以看到,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形成了能够满足入住老年人衣、食、住、行、医等多方面需求的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园区设有活动中心、蒙文书店、蒙餐服务、民族服饰、代收代缴、慈善超市等服务项目,公交公司延伸公交线至园区门口,老年人凭优待证免费乘坐公交车,极大方便老人日常生活。


图为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服务中心

  园区医疗服务机构按一级医院标准建设,配备B超、心电图、生化、理疗等医疗设备,开展拔罐、针灸、火疗等传统疗法和超声红外线等现代理疗法。实施24小时服务制度。实行家庭责任医生制度,按老年人和失能、部分失能人的需求开展上门服务及特殊病人随访工作,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诊视、保健咨询等服务,促进园区老人实现健康养老。

  李晓昱还告诉记者,政府提供政策扶持,为入住园区的低保户给予养老补贴,大大降低了进城养老成本。慈善超市内所有商品一律低于市场价格5%,同时,为社区低保户和园区低保户发放政府购物劵,减轻低保户生活负担。

  除基础服务外,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大力发展文化养老。为了使进城牧民尽快适应城市生活,丰富牧民精神生活,社区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娱乐活动以消除他们进城的寂寞和孤独感。


图为蒙古包内正在举行那达慕大会

  操场的绿地可看到有3顶民族文化特色的蒙古包,供牧民举办特色室内活动、聊天喝茶、马奶疗法使用。走进蒙古包内,正好在举行那达慕大会,记者有幸观看了牧民们比赛编马编。牧民们聚在一起互相切磋技艺,快乐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的活动室内,合唱、舞蹈、健身、器乐、棋牌、球类等各类文体活动正如火地展开。快乐的歌声传递着幸福。


图为活动室内老人们在下棋

  “在牧区什么样的生活,进城以后大家就能极快地适应”, 李晓昱说。通过不间断地开展小年祭火、祭敖包等传统民俗活动及嘎拉哈、蒙古象棋、那达慕大会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比赛,促进牧民间相互交流。同时,鼓励扶持园区手工艺品制作,举行手工艺品缝制比赛,在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展示区,将园区的手工艺品作为旅游商品进行推介、销售,提高牧民参与的积极性。


快乐的歌声传递着幸福。

  这些精彩纷呈的社区活动,大大丰富了牧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使牧民进得来、留得住、更幸福。

  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的创新模式让传统牧区养老向转移进城养老转变,使牧区青壮劳动力安心从事牧业生产,带动部分劳动力转移进城,缓解了草原生态压力。同时,促进了大批劳动者进入养老服务业,促进了养老与就业的结合。全区牧区老年人获得幸福感、安全感、满足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梦想得以真正实现。(中国西藏网 记者/巫姗燕)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