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人文地理86期 > 视觉西藏

卓番林故事:与“一百个乡村”的手艺人链接

索穷 发布时间:2018-10-22 13:06:00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运营“卓番林”的公司名叫“佳诚”,意为“一百个乡村”,旨在以卓番林为品牌,联系起广大的西藏手工艺人,为他们提供技术、设计、市场甚至贷款,帮助他们以劳动获得收入。

  我最初认识卓番林,是从公司主打产品“旺丹仲丝”开始的。

  “旺丹仲丝”正是藏毯“卡垫”的前身。早在公元11世纪,年楚河中游地区(即今江孜白朗一带)就有一种名为“旺丹仲丝”的手工技艺品。之后,江孜人民在传统卡垫手工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诞生了独具特色的江孜地毯。民国年间,英国商人曾在江孜开设小型工厂和技艺学校,产品出口欧洲,藏毯遂逐渐成名。

  2011年8月,我远赴日喀则白朗县杜琼沟旺丹地区调查“旺丹仲丝”(简称“旺仲”)技艺。

  白朗县的“旺仲”卡垫已有1000多年历史。特别是其中嘎普一带的“旺仲”卡垫做工精良,这种卡垫结实,图案花纹精美、多样,染色技术独特。

  根据传说,“旺仲”卡垫在1000年前由德美确寺的大师加央·塔白坚参所创,当时在白朗嘎普塔叶村境内的德美确寺编织了一条正方形“章卡嘎诚顿诚”卡垫,卡垫始被命名为“旺仲”,史料记载,旧西藏地方政府曾命令在此地实行卡垫纳税制度,形成了当时独特的税种——“卡垫税”。

  白朗生产的卡垫曾经主要由寺庙及地方政府机构所独用,后来才普遍成了家家使用的卡垫。如今,当地农牧民告别了昔日“卡垫税”的束缚,“旺仲”卡垫不仅在世代传承中大放异彩,还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走进嘎普村,手艺人们疏线、捻线、纺线的身影随处可见,形状不一、色彩艳丽、纹理丰富的卡垫更是吸引眼球。

  嘎普群培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卡垫编织能手,他的“旺仲”卡垫产品严整有致、落落大方。我听到他嘴里一口一个“欧盟”,开始我不解其意。后来手艺人们解释说上世纪九十年代, “欧盟”与中国政府合作项目的两位西方农业专家整天在杜琼山沟走村串巷,发现“旺丹仲丝”惊人的天然之美和优良质量,牵线创办了最初的卓番林,为农牧民的产品走上市场,走向世界找到了符合现代商业理念的途径。

  “卓番林”,藏语意为“益于人类回归”,如今,在运营多年后,它已形成一套自己的独特模式:发现合适的手工艺者,及时与他们探讨工艺问题,根据工艺研发新产品或者对现有产品改良,作出新颖的设计,组织培训,产品制成后和样品比照,确认合格,正式下放订单。——这一整套流程需要花费6个月。

  卓番林“公司+手工艺人+作坊”模式,将散落在西藏民间近200名手工艺人组织起来,利用农闲或空闲时间制作高端手工艺品。自主研发的产品获得了相关权威机构的肯定,如卓番林的阿玛啦藏服玩偶和喜马拉雅放生羊就曾获得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负责人尼玛扎西介绍,目前“卓番林”产品本地零售额占30%,国际直销、批发、网购等占70%,已成功出口至欧美等近10个国家。

  隶属于西藏扶贫基金会的卓番林,正在为西藏编织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解决之道。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