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纪念十世班禅大师圆寂30周年 > 护国佑民

【青史昭昭】十世班禅:为国为民 鞠躬尽瘁

孙健 发布时间:2019-01-25 09:02: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十世班禅大师,一生为国为民,不辞辛劳。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曾多次去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的藏区视察,广泛地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我国各项建设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同各地党政领导及各兄弟民族干部共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万里高原的城市和乡村,工厂和学校,机关和寺院,到处都留下了大师的足迹,倾注了他的全部的心血,也留下了他殷切的期望。


图为十世班禅大师在北京驻地的办公室里。图片翻拍自《西藏文史资料选辑》

  1980年,在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班禅大师补选为副委员长,他再次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到为国为民的事业中。

  发展民族教育

  1982年秋,十世班禅大师再次抵达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的7个县进行工作视察。期间,班禅大师视察了拉卜楞寺邻近的夏河县藏族中学,并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发表讲话。他强调,学生要学好,老师要教好;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争做三好学生。他还就如何提高民族教育水平问题向师生们提出了殷切希望。

 
图为十世班禅莅临拉萨市政协。图片翻拍自《西藏文史资料选辑》

  班禅大师说,要重视智力投资,发展民族文化教育,要造就一支对党对人民对民族事业有感情的队伍。他强调,这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因素。班禅大师总是把群众捐给他的钱和物资赠送给学校,作为教育经费。还亲自担任青海省海南师范专科学校的名誉校长,经常关心和指导学校工作。


图为十世班禅向四川若尔盖中学捐款。图片翻拍自《班禅大师在四川》

  在十世班禅的带动下,藏传佛教宗教上层人士普遍意识到民族教育对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纷纷以各种形式关注或支持教育事业。如拉卜楞寺的贡唐活佛就曾说:“对于藏族人民来说,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生活要改善,关键是教育。”贡唐活佛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宣讲“发展经济,教育为本”的道理,劝导牧民群众送子女上学;倡导成立甘南民族教育基金会,并亲自出任名誉会长。

  趁改革开放 学会“造血”

  十世班禅大师一直惦念着西藏的建设事业。他认为西藏应趁改革开放的好时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他对西藏各地和其他省分藏区的干部们说,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改革开放,不能后退,不改革没有出路。


图为班禅大师审查重建班禅东陵“扎什南捷”的图片。图片翻拍自《西藏文史资料选辑》

  十世班禅大师曾在西藏自治区视察工作时满怀希望地说:“我们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引下,在经济、文化建设方面下大气力。只要全区各族干部和人民高举爱国、团结、进步的旗帜,同心协力、奋发图强,经过3年、5年或10年的努力,我们可爱的、美丽的故乡——西藏自治区,就定能建设成为世界屋脊上光辉绚丽、令人向往的乐园。”

  班禅大师最后一次去西藏时,专门向日喀则地区的干部要来了日喀则地区办水电站、大面积改造干旱地区、开垦造田的规划图。他准备一方面依靠国家投资、一方面引进一部分国外资金,同时日喀则地方包括他的主寺扎什伦布寺也集一部分资金的办法,来实现这一造福人民的宏伟计划,并准备同日喀则的相关领导一起研究这份蓝图的落实措施。

  群众的愿望尽量满足

  对于藏族地区信教群众而言,接受班禅大师摸顶祝福,是无比幸运的事情。班禅大师时刻想着广大信教群众,每次到西藏视察,都要安排时间满足群众的愿望,为他们念经、祈祷、摸顶。


图为十世班禅在拉萨听取群众意见并记录。图片翻拍自《西藏文史资料选辑》

  1989年1月26日,班禅大师在他的住地德庆格桑颇章,为等候在日喀则的群众举行摸顶活动。当天,人们排着数里长的队伍缓缓从大师面前走过,大师慈祥地为每个人摸顶。从上午直到傍晚持续不断,大师的胳膊和手都肿了也不停歇一下,因为他不愿意让赶来的人们失望。25日至26日的两天里,被摸顶的群众达5万多人次。尽管班禅大师的活动安排得很满,也很疲劳,但他仍告诉身边的人,摸顶活动要尽量多安排几次,要使群众的愿望尽量得到满足。

  在排着长队摸顶的人流中,有一对藏族夫妇,他们抱着自己的双胞胎儿女来到大师跟前,要大师给起个吉祥的名字。大师端详了一番,高兴地给男孩起名扎西顿珠(吉祥圆满),给女孩取名西绕卓玛(智慧仙女)。夫妇俩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连声感谢大师。

  十世班禅已圆寂30周年。大师一生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为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为藏区百姓生活安乐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西藏网 记者/孙健《班禅大师在西藏最后的日子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班禅大师永垂不朽》)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