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青青园中葵”是什么葵

发布时间:2022-01-07 16:11:00来源: 光明日报

  前几年的一个冬日暖阳之时,闲坐小窗读《古诗源》,在“汉诗”中几次与“葵”相遇:“青青园中葵”“采葵持作羹”“采葵莫伤根”。《辞海》释“葵”:“植物名,即‘冬葵’,为我国古代主要蔬菜之一……现江西、湖南、四川等省仍有栽培,但已远不如古代重要。”冬葵是可吃的,清代阮元说它“古人恒食之”。在家乡我还没有发现野生冬葵,可知道有它的同科姊妹野生锦葵,也是可吃的野菜。当时正是大雪时节,最低气温曾降至零下四五摄氏度,但锦葵还不会完全倒下,为什么不采些来做菜、做汤呢?

  鲁南滕州和枣庄东城都是我的家乡,这两地老村庄里有野生之葵,我以前见到它不知其学名,以为当地仅有一种非葵类的向日葵,后来农家菜园里又引进一葵,是食其果而不吃其茎叶的秋葵。十多年前翻看了几本植物方面的书,带着相机到乡野辨识拍照,才知道家乡既有锦葵,也有蜀葵,只是当地人不以葵名呼之,因二葵叶子相似,蜀葵棵高花大、锦葵棵矮花小,叫它大、小“秫秸花”。锦葵即“荍”,花美,《诗经》有“视尔如荍”之句,陆玑《诗疏》说荍“一名芘芣,一名荆葵,似芜菁,华紫,绿色,可食,微苦”,我摘一叶品尝,无异味,也不苦;再尝蜀葵叶,稍粗糙、多茸毛,味稍差。问村里老者秫秸花的叶茎是否可吃,回答说:“以前荒年别说绿叶,连树皮草根都吃,不是荒年谁还吃这黄子。”家乡还有被苏东坡、陆放翁叫好的野生小巢菜,也少有人食用,人们大都仅知其俗称,把它们作为野草、野花看待。我则是由纸上得来,问之农人,把认准的野菜采而烹食,得享野蔬之味、访古之乐。

  作为菜食,冬葵是古老而常用的蔬菜,其名多见于古籍:《诗经》有诗,《周礼》有记,汉乐府有歌,鲍照有赋,贾思勰、王祯有种植之法,阮元有考,唐宋名家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杨万里有食葵佳句。元代王祯《农书》说:“葵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本丰而耐旱,味甘而无毒……诚蔬茹之上品,民生之资助也。”哪知这种古人常吃的上好蔬菜,到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而今人不复食之,亦无种者。”不食,仅作药材和赏花之用;不种,仅有野生存在,因此《本草纲目》把“葵”由菜部移入草部。

  明代中叶以后,或者说李时珍在世之时,果真没有人再吃、再种冬葵了吗?清代嘉庆丁丑科状元吴其濬,在其编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中给予明确否定:“殊误。”他在称赞李时珍《本草纲目》“博览远搜,厥功甚巨,其书已为著述家所宗”之后,接着由书说到葵:“而乡曲奉之尤谨,乃亦云今人不复食之,亦无种者。此语出而不种葵者不知葵,种葵者亦不敢名葵……呜呼!以一人所未知,而曰今人皆不知;以一人所未食,而曰今人皆不食,抑何果于自信耶?”因为吴先生通过翻阅地方志书、访问乡农,知道冬葵在明清时期不但有人在吃,而且有人在种:“江西、湖南皆种之。湖南亦呼葵菜,亦曰冬寒菜,江西呼蕲菜。”他在湖南为官时,署衙不远处的又一村有菜圃:“余课丁种葵两三区,终岁取足。”吴先生见过冬葵,让菜农种过冬葵,也常吃冬葵,因此他说起冬葵来理直气壮。

  那么,李时珍对葵何出此言呢?按常规想,李先生纂修《本草纲目》,虽“搜罗百氏,访采四方”,也定有未阅之书、未到之地,对百草有遗漏、甚至有误言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更何况明代以来,食葵、种葵的地方确实已经不多见了。与李时珍同时代的学者王世懋也说:“古人食菜必曰葵,今乃竟无称葵,不知何菜当之。”由此可见,李先生对葵之言并非随意妄说。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中说:“《江西志》载葵菜甚详,不知李时珍何以失考?”从《本草纲目》所列引据书目看,李先生为编修此书,引用历代诸家本草、古今医家、经史百家书籍甚多,查阅方志却甚少。其原因或许是方志印量不多,藏家亦少,以李先生当时的身份,有些藏有方志的官府、绅士也未必提供方便,不一定有吴先生一方大员办事那么容易;再就是那时收入种菜甚详的方志也实在不多。

  清初阮元为辨识古代“正葵”写过《葵考》,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把考文附于“冬葵”之后。阮元说葵:“唐宋以后,食者渐少,今人直不食此菜,亦无知此菜者矣。”此论与李时珍之说并没有多大差别,可阮先生话语一转又说“然则今为何菜耶?曰古人之葵,即今人所种金钱紫花之葵”。这就是“古之正葵”。阮先生还用半亩地种金钱紫花葵,“剪其叶以油烹食之,滑而肥,味甚美”。这考证大得吴其濬之心,称赞阮先生“是真知葵者”。吴其濬说:“烹葵及菽,农夫之食;绿葵紫蓼,粟飧葵菜,高人志士山蔬,固应不恶。”阮元、吴其濬先生是有高见的人,知葵“古人恒食之”,时人仍有种食者,何妨种而食之!阮、吴先生种食冬葵,我后生未见冬葵,何妨听从陆玑先生之言一食锦葵,从此每年都吃它几次。以油烹食锦葵,须加水大炒一会,等到熟透时带汁盛出最佳;用它做汤,可感其滑,恰如食冬葵者所言。

  “古之正葵”是金钱紫花葵,也就是冬葵,阮先生有考,吴先生曰是,应该没有争议。从现今锦葵科所属植物形态看,冬葵、锦葵、蜀葵的叶子最为相似,蜀葵棵高叶大花大。《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说锦葵“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茎直立,分枝,有粗毛。叶芯状圆形或肾形,通常5-7钝圆浅裂,边缘有钝齿;叶柄长8-18厘米。花紫红色……”锦葵花美,所以《诗经》有诗句把它比之美人,而今有些城区把锦葵作为一种美化花草栽种。冬葵又名冬寒菜。2000年,武汉大学出版的《野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介绍冬寒菜,其株高、叶状、花形等,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锦葵”相同,是否在有些地域冬寒菜也包括锦葵呢?《成都蔬菜栽培》介绍冬寒菜有两种,其品种特性略有不同:大叶冬寒菜“叶近圆形,为七出浅裂,叶缘齿状,有茸毛。叶柄绿色。茎部肥大,不易抽苔。耐肥,品质细嫩”;小叶冬寒菜“叶近圆形,为五出浅裂,叶面微皱,茸毛多,深绿色。叶脉红色。易老,易抽苔,叶肉薄,品质中等”,这里所言冬寒菜就有大小叶二种。

  “立冬的萝卜小雪的菜”。鲁南立冬以后,菜园里的萝卜、白菜渐次进家。气温在零下五度前,锦葵虽已高叶倒伏,低叶却青翠依旧,采其嫩叶食之还是时候。《齐民要术》说采葵为“掐葵”,这是实际动作。葵叶梗颈稍有韧劲,以手掐之也不如用剪刀更为方便省力。阮元先生说“剪其叶以油烹食之”,不用“采”“掐”字,确实“是真知葵者”。

  (作者:孙南邨)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