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传统民间说唱走进现代生活

发布时间:2022-01-10 15:25:00来源: 陕西日报

 

  最近几个月,李康比以前忙了许多。作为陕北说书传承人,李康每周都有好几场演出,其余时间还要为十几位学徒授课。“越来越多的年轻娃娃来这里学习。除了现场授课,我还经常以电话、视频的形式和他们沟通。”李康说。

  2021年12月9日,李康又一次下乡演出。“绥德平安书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大家都喜欢听。”他告诉记者,自己演出多半是在绥德县境内,绥德平安书是说书的一个重要内容。

  陕北说书是陕北特有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而绥德平安书,也叫安乐书,是陕北这块黄土地上特有的一种民间曲艺,也是陕北说书的派生之物。绥德平安书的说唱形式一般是说书艺人坐在高板凳上,独自弹琵琶或三弦,连说带唱,独角表演。

  2021年9月,34岁的李康迎来了他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2021年9月14日这一天,在位于绥德县文化馆内的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李康怀抱三弦,腿绑甩板,向习近平总书记唱了一曲现代版平安书《学党史明初心》。

  一曲唱罢,李康又唱了一段“老的,最传统的那种”平安书,引得掌声四起。“表演后掌声不断,这让我很激动!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非遗传承,并嘱咐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这些传承人的信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康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绥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绥德独有的“身份证”,非遗项目之丰富、传承人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早在2011年,绥德平安书就被榆林市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郭新钰、王永文两位说书艺人被评为这一项目的传承人。

  据了解,在陕北,进入寒冬后,耍社火、看大戏便不再适合,而张口就唱、谈天说地、即兴发挥、灵活多变的绥德平安书进院子、进窑洞、上炕头表演十分受欢迎。

  作为榆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绥德平安书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绥德县文化馆非遗办主任延保霞介绍,绥德平安书主要流行于绥德县辖区内的339个行政村。由于艺人走村入户进行表演,所以这一民间表演艺术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陕北大部分地区及内蒙古、山西部分地区,都有绥德说书人活动的身影。

  年近60岁的说书艺人王永文痴迷绥德平安书大半辈子,绥德平安书是何时产生的,他也说不清楚。王永文13岁开始跟师父学习说书技艺,在他看来,绥德平安书的产生,应该是陕北说书发展到一定程度细化的表现。

  “过去,农村人大都请不起大戏,成本低的说书最受欢迎。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年有200多天都在外面跑,其中,好多演出说的都是平安书。”王永文回忆起演出的日子时,满是感慨。

  曾是陕北绥德县盲人宣传队负责人的郭新钰,是绥德平安书的代表人物。作为年轻一代的传承人,李康也经常向郭新钰和王永文两位传承人请教。“他们演出都各有特点,可以说每一位说书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其唱腔、演奏的方式方法都值得我们晚辈去学习。”李康告诉记者,郭新钰曾叮嘱他扎根在黄土地上,把绥德平安书发扬光大。

  如今,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绥德平安书传承与保护的声音越来越多,相关部门的举措也越来越实,这让年轻一代的陕北说书艺人看到了这种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与发扬光大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考察时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负责人雒胜军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通过不断地挖掘和整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周明)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