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遗产电影”与乡村景观
作者:王 田(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研究员)
自电影诞生以来,景观对于英国电影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在英国电影中,一种国家特性是通过对特定地方的呈现以及以特定方式呈现这些地方而确立的。
如果说伦敦代表了英国的面孔,那么乡村则是英国的心脏。“遗产电影”类型以展现乡村景观为普遍特征,亦使得一种田园风情的怀旧形象成为英国民族性的能指。
自19世纪晚期以来,拉斐尔前派就以一种理想化的中世纪愿景作为英国民族性的速写。如最具代表性的科兹沃尔德地区——油画般的中世纪村庄,小溪边回荡着教堂钟声,蜜色石屋、茅草小屋、不足千数的人口和田园牧歌的美丽景象堪称英式乡村生活的典范。在那里,你几乎可以相信时间是静止的。
20世纪初,田园生活的浪漫主义概念在英国文化中被广泛确立,尽管大多数英国人住在城镇和都市,但是乡村的绿色已经融入英国人的血液,人们总是把英国人与乡村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英国电影广泛取材于风景,乡村背景与民族认同在英国无声电影中就实现了统一。英国的乡村生活更紧密地系于过去的风景和传统,英国的乡村景观一直是一个表现传统的主题。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作为英国新浪潮的“厨房水槽”电影以一种现实主义方法展示工人阶级的原生态生活而闻名,如《蜜的滋味》(1961)和《说谎者比利》(1963),镜头将小人物置于巨大的丘陵景观中,象征了“摇摆的六十年代”到来之前英国迷失的灵魂。70年代兴起的遗产电影成为独树一帜并且最具影响力的英国电影类型,而对乡村景观的表现被视为遗产电影的普遍特征。
遗产电影代表着一个传统的乡村英格兰,多改编自文学经典,对英国身份和民族历史的刻画呈现出一种传统的、理想化的、怀旧的特质。其中,以默谦特-艾弗瑞出品的一系列电影最富代表性,如改编自E.M.福斯特描写20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作品,展示了英伦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底蕴,通过景观、布景和服装创造了一种优雅的英国风格和英国形象。《霍华德庄园》(1992)以对英国庄园的雅致、柔和形象的再现,将英国描绘成一个田园诗般的地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85)以对壮观的乡村景观和生活方式的理想化再现,使得电影的每一帧都像一件艺术品。
W.G.霍斯金斯在《英格兰景观的形成》(1955)一书中考察了一千多年来的英格兰景观演变史,表达了对前工业时代英格兰如画风景的缅怀。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连绵起伏的绿色山丘,也暗示了福斯特的小说试图将英国乡村从中产阶级的城市化中拯救出来。乡村、庄园在英国电影中的突出地位,证明了银幕上的景观美学是富有成效的。电影中的英国乡村带领观众在另一个时代的风俗中漫步,唤起了一种怀旧情绪。
某种程度上,遗产电影对景观的处理成为一种特殊的美学方法——“博物馆美学”,以对历史细节的关注和对壮丽景观的使用为标志。用“博物馆美学”展示遗产景观,就像我们去看电影或去博物馆一样。
英国遗产电影诞生于撒切尔主义盛行的年代,撒切尔政府将遗产文化作为复兴英国的手段。在英国工业衰退、经济增长停滞、政治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不安之际,遗产电影受到人们的欢迎,因为它展示了英国作为一个繁荣、强大和团结国家的怀旧形象。电影中的服装在维护和强化国家身份方面也起着不小的作用,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人物穿着爱德华时代的传统服装,着装与举止都是拘谨得体的,露西的白色系带长袍凸显出了她的纯真,这种保守思想也反映了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的价值观——一种回归维多利亚时代家庭价值观的文化愿景。
英国遗产电影根据英国的传统和礼仪构建了一种特定的英国性,赋予英国中上阶层一种田园生活的背景和形象特权。某种程度上,英国遗产电影也是对于国家变化的一种重要回应——二战后移民带来的种族构成变化是20世纪英国所经历的最大变化,遗产电影的保守理想使它避免了去处理一个变化中的种族多样性的英国文化,相反,它关注的是一套高度受限的传统,遗产电影中的英国形象只是英国一小部分人口——那些住在英格兰乡村奢华住宅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浪漫化版本。由于这一精英主义和过度美学如同一种身份危机的症候,象征着一种保守的国家身份建构,因此对于英国遗产电影的批评一直存在。
有些遗产电影的叙事是建立在更为进步的主题之上的,如《莫里斯》(1987)在美学上满足了观众对遗产电影的期望,展示了一个乡村别墅版的英国,但也描绘了主人公工作的伦敦。影片中大多数人都属于上层阶级,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如何谈论艺术、音乐和文学,但是也看到主人公最终爱上了在乡间别墅工作的仆人,并为了爱情决定放弃自己的财富、地位和事业。与其“保守”名声相比,许多遗产电影在美化和浪漫化的同时也批判了英国社会的压迫性限制和统治阶级的优越感及傲慢态度,有一些电影关注女性的个人斗争、社会地位和权利,与当代观众保持了关联。
“国家电影”这一概念经常被用来作为对抗好莱坞的手段,但自20世纪90年代起,英国的遗产电影被好莱坞国际体系所采用并获得了巨大的全球影响力,如《理智与情感》(1995)、《傲慢与偏见》(2005)、《爱玛》(2020)等。遗产电影不仅恢复了英国人的文化身份,而且在国际观众面前重申了一个理想化的国家形象。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