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创新艺术“对话”创新之城

发布时间:2022-05-05 14:04:00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创新艺术“对话”创新之城

  ——深圳青年艺术家团体一窥

  作者:尹春芳

  青年,是百卉之萌动,利刃之新发。青年艺术群体作为艺术市场的新兴力量和鲜活血液,具有旺盛的艺术创造力和活跃性,他们作品的新想法、新观念常常能反映最鲜活的时代气息。正值“五四”青年节,记者独家采访了深圳的青年艺术家、策展人、专业人士,围绕青年艺术家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青年艺术如何持续生长等问题,勾勒出深圳青年艺术的美好图景。

  他们是城市里成长起来的一代

  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高楠楠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深圳青年美术家协会目前有近500人,平均年龄35岁左右,当中超过一半是本科学历,硕士、博士学历以上占比近35%。“深圳作为当下中国最具有活力的城市,吸引了一批具有个性且创作力强的青年艺术家,他们为深圳文化注入了很多新鲜血液。”

  记者观察到,活跃于深圳的年轻艺术家基本是80、90、00年代出生,成长在多元、开放的文化背景下,多在学校、专业艺术机构以及相关艺术领域工作,从作品中已经能看到他们鲜明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青年艺术家在城市里生活与创作,城市的环境与氛围为艺术家提供灵感和土壤,艺术成为他们对话的媒介。

  80后青年艺术家任四四的创作与城市密切相关。他告诉记者,此前更多关注水墨与视觉设计、水墨与版画等交叉学科,如今进一步扩大探索的范围。一方面,他就职的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一直是倡导“都市水墨”的主要阵地;另一方面,他对都市背后所承载的现代都市人文很感兴趣。“这是与生成传统绘画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未来几年,我可能更多关注水墨形式语言本体的研究、都市景观和都市生活及体验、山水园林等自然对象。”

  出生于深圳的00后青年艺术家李洁霖自幼开始学习绘画,国画和油画都有涉猎,专攻以城市为主题的油画,在绘画中表达出时代的城市境遇与自我寓意。在她的笔下,深圳一直不仅是绘画的主题,更是倾注情感和思考的载体。去澳门求学的经历,身处多元文化的碰撞为她的作品注入新貌。她理解的深圳文化也是多元的,充满创新、活力、包容。她认为深圳孕育了她的艺术生命、滋养了她的精神成长。“生活在这座城市,对于我而言是幸运的,它的艺术气息浓厚、展览交流不断、艺术市场活跃,是我的艺术作品生根、发芽、成长的重要土壤和舞台。”

  他们以城市作为主要素材

  20世纪80年代,艺术家杨光随父母迁居深圳,40年来他亲历了经济特区飞速现代化的过程,目睹了现代化给这座城市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杨光的作品围绕着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而展开,一直关注当代雕塑材料的问题,着力进行新雕塑材料可能性的尝试,比如用电子废弃物制作盆景、蔬菜等等,表达出他对人与自然、社会、生态的思考。

  他的创作正是基于对深圳的观察自然发生的。正如策展人游江对杨光作品的评价:“他从潮汕老家随父辈移民至深圳,经历了深圳的巨变,新兴城市的高速发展与迭代在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亦加深了艺术家在人、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而这些挥之不去的自省和反思成为了艺术家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和坚持不懈的动力。”

  青年艺术家苗瀚文1993年跟随父母来到深圳,他对深圳的归属感十分强烈。“我是伴随着深圳城市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近些年我以工笔画的创作手法介入当代都市水墨题材的创作,以艺术化的表达描绘和解读都市主题,也从一个侧面表达当代都市青年男女的精神面貌和对生活现状的思考。”在深圳生活了近30年,苗瀚文的创作与都市融为一体:“作品就是我对于深圳与自我生活的解读,如同王维所说的‘肇自然之性’的自然。”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副研究员、策展人彭宝玉一直关注青年艺术的发展。在他看来,青年艺术家与所生活的城市共同成长,其人其创作都有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格。“作为这个城市的组成个体,他们对城市化问题的透视和思考也更为细微。”

  他们在这座城市获得原动力

  果实成熟自然诱人,新芽萌动更值得期待。鼓励青年勇往直前,积极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引导他们在艺术追求中一路向前,让青春创造的光芒更加璀璨夺目。

  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长陈俊宇认为,深圳有着良性的艺术生态,给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在深圳,知识、艺术、文化的思考很活跃,有助于年轻人生发出自己的风格。”

  艺术媒体人谢云婷曾参与策划一些以年轻艺术家为主角的展览活动。在她看来,深圳的艺术生态环境呈现良好且多元文化荟萃的发展态势。“深圳的各大艺术场馆和机构都对青年艺术家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提供展示的机会,设立艺术家驻留计划,组织各种各类的艺术文化交流活动等,给予他们很大的发展空间。”

  高楠楠认为,推动青年艺术蓬勃发展,艺术家可以适当深入到城市发展进程中,参与更多社会实践,以作品对话城市。“在展示平台方面,除了线下之外,可以考虑结合线上展示,打造多元的展览空间。此外,不断通过专业的策展和对青年作品的文献研究,打造属于深圳所特有的青年艺术家作品资料库。”

  城市与艺术家之间相互成就。在彭宝玉看来,推动年轻艺术家与城市“共生共融”,重点在于让青年艺术家在城市里有归属感。“多关注本土美术,发掘扶持本土青年艺术家,为年轻艺术家的发展和成长提供可持续生长的高质量平台。”

  孕育希望,迸发活力。当艺术创作与深圳人文脉络紧密结合,会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人文、生态以及历史的城市纹理。正如陈俊宇所言:“深圳未来的艺术市场将大有作为。经过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培育与艺术的沉淀,这座城市会激发青年人进行更多纯粹的艺术创作,扩大他们艺术探索的空间。”(尹春芳)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