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绿水青山之美在心灵深处扎根

发布时间:2022-06-08 14:32: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小学师生眼里的生态文明教育——

  绿水青山之美在心灵深处扎根

  编者按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时强调,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让生态文明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转为自觉行动,必须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日常教育和引导做起。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有益探索。我们邀请部分中小学师生畅谈他们的做法与心得,并请学者分析建言,共同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拔节、蔚然成林。

   【一线讲述】

  感受一粒种子的奇妙旅程

  讲述人:江苏南京一中江北新区教育集团第一小学校长、省特级教师 任丽芳

  我们学校坐落在南京江北新区,离长江北岸只有800多米。2021年学校正式创立,迎来了第一批一年级新生。如何把保护生态环境这样的宏大主题化为一年级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呢?当他们迎来上小学后第一个春天的时候,“一粒种子”的故事发生了……

  早春,校园里泛出了点点新绿,学生们诵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感受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老师顺势引导:“小朋友们是否愿意培育一粒小种子,让它发芽、生长呢?”大家都欢呼着“愿意”,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于是,在家校协同共助下,一粒粒花种、草种、豆种被小朋友们种进了盆里。每天观察记录,适时添水养护,小种子终于陆续发芽了。小朋友兴奋地用文字、照片、视频、绘画把小种子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有的还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学校聘请了农业专家为学生录制视频,讲解无土栽培果蔬的流程,还利用周末组织家庭现场参观,让学生亲眼看到一粒种子变为餐桌美食的奇妙旅程。同时,组织小朋友们到滨江风光带踏青,在绿树环绕、花团锦簇的美好环境中把近年来长江两岸植绿护绿、设施改造等故事讲给他们听。

  通过这样一系列体验,对自然的热爱潜移默化地注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生态文明教育的种子也在小小心田里发芽了。

  今天,校园里的现代种植体验基地正在建设中。我们希望,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一粒种子”的故事能带给他们更多思考。因为,只有把一粒粒小种子“种”好,生态环境的基础才会越来越牢靠。

  亲身实践,培育“生态之心”

  讲述人:四川成都市大弯中学校教师、省特级教师 刘万荣

  今年春天,我组织高一年级14班的学生对青白江长流河(城区段)的生态治理状况进行考察。学生们特别兴奋,充满期待。

  充分讨论后,学生们被分为“河堤治理考察组”“河流考察组”“生物调查组”三个小组,自主设计实践方案。很快,在设计考察问题的提纲时,难题出现了:有的小组提不出问题,有的小组设计的问题缺乏针对性,有的小组设计的问题偏离主题……于是,我带着班长、地理课代表、各组小组长,徒步考察长流河城区段,沿途讲解、回答他们的疑问。

  通过实地踩点,学生们心里有了底,脑中有了思路。我又对每个小组逐个指导、发起讨论,终于拿出了比较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提纲。

  3月27日,考察按计划进行。当天晚自习前,曾成同学兴奋地对我说:“长流河真的很美。河岸的樱花已悄悄盛开,水面在微风轻拂下泛起涟漪。生态文明离我们并不遥远。”

  三个小组的同学各有收获——

  “生物调查组”通过分类观察,发现乔木主要位于绿道两侧,灌木和草本植物主要种植在坡地上,靠近水面,不怕汛期洪水淹没。“我们还发现了五只白鹭先后掠过水面,更加明白了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有同学这样写道。

  “河堤治理考察组”所考察的城区河段长约3公里,他们发现:只有约200米的河堤做了水泥墙一样的修复,其余河段均采取生物固堤的方式;有的河段还修建成了阶梯状,很好地满足了市民的“亲水”需求。

  “河流考察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历史上长流河是成都钢铁厂和四川化工总厂等传统工业的排污渠道,水质很差。而现在河水清澈、鱼翔浅底,这些都来自人们的不断努力。

  人不负绿,绿定不负人。看着同学们的总结体会,我越发感觉到从小培养“生态之心”,激励学生为维护美好生态而努力的重要性。相信未来的他们将带着这颗“生态之心”,为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绿色家园贡献力量

  “树朋友”让我更珍爱自然

  讲述人: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新街小学601班学生 沈彦琳

  在一次“关爱绿水青山,环保从小做起”生态文明教育主题班会上,老师告诉我们要自觉地用行动保护我们的家园,于是,一场交“树朋友”的活动开始了。

  我的“树朋友”就是校园里那一棵棵银杏树。

  春天,银杏树上的叶子长出来了,像一只只绿色的蝴蝶停在树枝上微微晃动。夏天,浓密的叶子把银杏树装扮成了一把美丽的大伞,让我们在树下乘凉玩耍。秋天,秋风吹过,金黄的叶子一片片飘落在地上,像下了一场“黄金雨”。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银杏,老师还让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银杏树身份证”调查表。通过这个环节,我知道了银杏树也叫白果树、公孙树,是我国的珍稀树种,有“活化石”的美称;银杏树的果实和叶子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吃呢。

  为了留住金秋银杏的美景,我们还搞了一次水墨写生,并制作了银杏叶书签,别提有多漂亮啦。

  秋去冬来,为了让“树朋友”安然过冬,我们给它们穿上了“厚棉服”,用稻草把树干扎好;为了让它们喝饱水,我们还在老师、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设置了喷淋系统。看着越来越挺拔的银杏树,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和大树交朋友,不仅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还让我们越来越热爱自然。未来,我们会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让大地更绿、环境更美丽。

  做有担当的“小河长”

  讲述人:湖南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1605班学生 温庭珲

  我的学校在绿草如茵、碧波荡漾的圭塘河岸。可记忆中,上幼儿园时,每次从圭塘河旁边路过,我都会捂着鼻子,拉着妈妈加快脚步:那时,沿岸垃圾遍地,两岸荒秃秃的,河水也被严重污染,散发难闻的气味。

  等我上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圭塘河变漂亮了。岸边还能休闲、娱乐、运动,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保护好这条河,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保护圭塘河,我们在行动”主题活动。在2018年的活动启动仪式上,区长还给我戴上了配着蓝丝带的小河长工牌,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加入了保护母亲河的大队伍,光荣地成为一名小河长。

  除了学习环保知识,我还要带动大家用实际行动保护圭塘河。每周,我和伙伴们利用休息时间到河岸清扫垃圾,在人行栈道旁将乱停的自行车摆放有序。平时放学后,我们会督促同学们爱护公物,不要嬉戏打闹、破坏花草、乱扔垃圾。

  每年3月植树节,学校会组织同学们到指定的河岸植树护绿。渐渐地,圭塘河两岸的树木越来越茂盛,校园周边的环境越来越优美。老师们还把课堂搬进大自然,科学老师在圭塘河公园上草本植物课,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大自然;美术老师带着我们用画笔记录下这里的美好风景。

  看到焕发生机的美丽圭塘河,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继续做好小河长,尽责任、有担当。

  在大蜀山,聆听“四季语言”

  讲述人:安徽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八(7)班学生 焦榆宸

  我们家每年都有个“保留节目”:爸爸带队,登大蜀山。这些年来,大蜀山见证了我和妹妹的成长,我们也感受着它越来越美的变化。用爸爸的话说,真有点“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感觉。

  听爸爸说,大蜀山可不是一直都这么美。很早很早的时候,抗战爆发、合肥沦陷,侵华日军砍光了山上的树,大蜀山成了秃山。后来虽然长起来一些植被,但恢复得很慢。我刚出生那会儿,大蜀山的绿色仍然很少,还有农民在山上开荒种地。到了最近这些年,人们对青山绿水越来越爱护,大蜀山森林公园也建起来了,植被越来越丰富,鸟类、动物越来越多,简直成了我们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大课堂。

  每年春天,大蜀山开始朗润起来,绿意萌动;夏天,一走进公园大门,清新的空气便迎面扑来,绿树环绕,美景如画;秋天,鸟鸣虫喃,红叶纷飞,大蜀山变成了一本生态教材,供我们学习研读;到了冬季,大蜀山又好似一本回忆录,游客们在山路上谈笑,回顾着一年的好光景,盘算着未来的好生活。

  大蜀山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休闲场所,更给我们搭建了一个感受自然之美、聆听四季语言的好去处。每次看到干净的地面、整洁的景区,我和妹妹便会情不自禁地当起“环保小卫士”,捡拾垃圾、爱护花草。我想,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爱护它,才能让这片绿色延续下去。长大后,我要把在大蜀山感受到的四季语言,说给更多人听。

   【专家点评】

  让孩子们感知生态文明重要性

  作者:张磊(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一堂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大课火热开展,一株株“绿色树苗”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气候变化问题复信英国弗朗西斯·霍兰德学校小学生时强调的,“中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生态文明教育,中国小学生们都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节能环保的良好习惯,学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持续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牢生态文明理念,培养绿色低碳、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当前,深化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要进一步让环保意识扎根于孩子心中,将绿色的种子种进下一代的心田。

  在学思结合中,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深化生态文明教育,要立足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既围绕森林、河湖、土地、湿地、粮食等自然资源开展自然教育,又立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理念和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开展人文教育,在向青少年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其生态文明意识。传承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这是我们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宝库。比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等,都能给人深刻启迪。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把握中华文明“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智慧,增强取之有节、用之有度、克己尚俭的意识,深刻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我们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绝佳的教材。要用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向广大青少年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故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内化于心。

  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深化生态文明教育,要让学生在行中学、行中悟,既要懂道理,又要做道理的实践者,用双手为祖国播种绿色,增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当前,应以建设绿色学校为主线,组织开展环保创意设计比赛、绿色科技类竞赛、低碳环保小能手评比、垃圾分类实践、塑料污染防治科普等绿色实践活动,积极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生态文化。通过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活动,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教育青少年从小事做起,养成绿色、环保、低碳、适度、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消费方式。同时,创新发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打造生态主题研学品牌和精品研学路线,创新利用各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等场所资源,开展课外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绿色主题调研活动,进行“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情景式”教育,引导学生深刻感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深化生态文明教育,还应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强化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正在开展前所未有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像塞罕坝这样的“绿色奇迹”一个接一个地涌现。青少年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更是人类美丽家园的实践者、推动者。深化生态文明教育,要引导青少年携手应对全球性生态问题,为开展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发挥才智,成为人类美好家园的积极建设者。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靳晓燕、张胜、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杜克成)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