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贴合人才需求 服务强国战略 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搭台搭梯——“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动”解读

发布时间:2022-07-26 17:22: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是我国不断实现更高水平科技创新的基础,是紧跟世界前沿科技创新趋势的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作为党联系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组织历来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联系、服务、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动作为《共青团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以青年科技工作者、高校学生为重点对象,以重点科技活动、科技竞赛等项目为载体,通过强化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丰富多样性科技交流平台、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等工作,健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青年科技人才保障。

  强化政治引领,加大举荐力度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团结的力量源于价值引领。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是贯穿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始终的最关键一环,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更需要凝聚广泛思想共识,铸牢坚实精神支撑。为此,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动提出进一步推动“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更好地发挥组织牵动力,将青年科技人才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引导他们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同时持续深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项目,打造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科技创新奖项,加大举荐力度,健全评价机制,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造热情。

  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于2020年在江苏南京举办,3年来,活动不断深化、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在2021年第二届活动中,还同步启动了“逐梦杯”中国青年芯片科技创新大赛,举行了“回望百年奋斗路 致敬最闪亮的星”科学家精神报告会,邀请钱七虎、李兰娟、徐芑南等院士进行现场分享,引起参加活动的科技工作者强烈反响,更吸引了众多热爱科学的青少年关注,成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年度盛会。支持行动明确每年将继续举办“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同步配套开展“青科讲堂”“科技成果直通车”“科创基地建设”“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等系列科技活动,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科学家精神,积极投身科研攻关与科技创新最前沿。

  如果说“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盛会”,那么,“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就是将科技创新作为奋斗目标的青年学生们的“盛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经走过了32年辉煌历程,成为覆盖全国2000余所高校、吸引200多万大学生参与的“大舞台”,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支持行动明确提出将不断扩大赛事发动面,吸引更多的青年学子接受科创启蒙、参与科创实践,交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融尖子选手的“竞技场”为大众学生的“科技趴”,在比赛中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的科创热情和报国之志,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作为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共同设立的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最高奖项,“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青少年们的“大餐”。该奖项自2004年设立以来,主要奖励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显示较大潜力的在校大中小学生,每年奖励100人左右,至今已累计有1290名大中小学生获奖。支持行动明确继续发挥奖项的示范作用,提升评选质量,并广泛深入宣传,积极推荐获奖人参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引领青少年弘扬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以科创报国的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宣言。

  突出需求导向 搭建成长平台

  科技创新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平台是青年科技人才茁壮成长的“土壤”。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就是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动的方向。为此,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动紧紧围绕国家人才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需求为导向,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交流学术、分享成果、了解政策、开阔视野的平台,创造展示风采的机会。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是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链条的最后一公里。为此,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动推出了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直通车”项目。该项目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青联、青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面向企业发布待转化成果手册,开展成果对接,并对科研成果、转化需求、应用领域、市场前景分析进行研究,搭建青年科学家与企业家面对面互动交流、成果对接转化的直通车平台。支持行动明确提出将把“直通车”开进更多地方、更多企业、更多青年科技人员身边,不断扩大“揭榜答题”的覆盖面,力求通过人才和成果的聚合,促进各方优势资源互补,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赋能。

  与科技成果转化同等重要的是科创平台,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策源地。为此,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动提出建设“中国青年科创平台”。该平台将基金会科技项目资源与地方发展需求对接,与地方政府共建“中国青年科创示范区”,支持若干具备基础创新能力的载体提升赋能,形成服务青年科技人才成果转化、科技交流、科技培训、创新实践的品牌支持活动,努力打造成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科创奖项、大赛及展示平台。

  促进科技发展、培养青年人才,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面对正在发生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动设立了“人才事业发展基金”。该基金自成立以来,已支持青年人才开展科研40余项,资助了数千名青年参与行业能力培训提升活动,开展的乡村振兴项目已服务200多个县、1万多名基层卫生人才。支持行动还将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结合青年科技人才发展需求,汇集更加优质的公益资源向他们倾斜,为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搭建系统性的公益资金平台。

  大力开展科普 提升科学素质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也不在一朝一夕。开展科普教育正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四个面向”、适应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让青少年从小树立科学梦想,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进而追求与科学相关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为此,共青团始终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在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动中提出“青年科学家进校园”“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等项目,重视与发展青少年学生群体的科普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

  近年来,围绕学习宣传“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北斗精神等主题,团中央、全国青联广泛组织各地开展“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青年科技工作者通过展示创新成果、分享奋斗故事、演示科学实验,激励青少年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支持行动明确提出将扩大活动规模,每年计划开展活动500场以上,并结合“少年科学院”“青少年科技素养进校园”等项目,整合相关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资源,支持活动长期开展,进一步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热爱科学、为国奉献的远大理想。

  “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项目自2020年启动建设以来,已建成300余个实验室,集理论研究、动手实践、创新之作、交流分享为一体,已成为中学生们最爱的“第二课堂”。该项目是共青团在中学建设的公益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场所,旨在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提升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支持行动明确提出将持续通过“援建支持”“申报示范”“认定授牌”等方式,着重围绕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航天科技、集成电路半导体、虚拟现实、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推进建设,计划到2023年,在全国建设1000所左右组织运行规范、服务保障到位、育人成效明显的“小平实验室”,努力将实验室打造成引导青少年追逐科学梦想的广阔舞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阵地,将“科学”的种子种到更多青少年的心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