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融入开放式公共空间的艺术 释放着城市美学的光彩

发布时间:2022-08-02 09:58:00来源: 文汇报

  BFC外滩金融中心广场空降巨型“蓝兔子”,美罗城巨型3D球幕中飞来“火凤凰”,今潮8弄新添“无边界电台”……这个夏天,艺术的气息从艺术场馆漫溢至广场、街区、地下通道等开放式公共空间,随时随地激发着大众的艺术灵感。而以艺术为入口,市民也获得了探索城市空间的另一种方式。

  艺术本是无边界的,只需一个走近的契机,或许人人都将感受到艺术带给生活的美好。诚如“无边界电台”的发起方之一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鲍薇华所言:“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我们想在实体艺术展览之外,探索更多适合艺术传播的方式,邀请更多公众参与。”在艺术评论家沈奇岚看来,艺术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语言”,让人们可以自由地去感受、表达,看见生活的热情以及更多生命的可能性。

  商圈连通艺术,云集的户外装置拼凑出“游艺地图”

  因为十余件户外艺术装置的装点,这些天人们大可换一种方式打量BFC外滩金融中心。它们拼凑出一份全新的“游艺地图”,邀请市民游客按图索骥、逐一解锁。

  一只高达6.5米的巨型“蓝兔子”蹲坐在北区户外广场的地上,饶有趣味地用手指着前方,引起观者的好奇与遐想。这是张权创作的雕塑作品《KARORO》。艺术家希望每一个身处纷扰环境中的人,都能秉持如这只“蓝兔子”一般的真实与简单,以轻松随性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距离“蓝兔子”不远处,“坐”着一只怀抱双腿、低下头来的纯白色泡泡玛特玩偶雕塑,看起来有些忧伤。这是泡泡玛特首个“DIMOO孤独症”巨型装置,由艺术家Ayan创作。褪去冗余色彩的洁白之身,象征着孤独症或自闭症儿童,呼吁更多人关注特殊群体并给予耐心和理解。

  广场毗邻的枫泾路上,两座金灿灿的秋千吸引着路人参与。秋千顶部的造型灵感来源于米开朗基罗《创世纪》中上帝和亚当指尖相触的元素。艺术家刘毅借这件《嘿,人类!》希望观众与作品能够产生密切互动,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以“旅程”为创意灵感,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也正在开启精彩纷呈的多重艺术之旅。只见户外广场上空降了一只开放式巨型行李箱。箱子如书页般打开,展露出琳琅满目的艺术项目索引,人们可以在此领取一份“艺术地图”,渐次走入艺术家们的梦想世界——贯通展览、艺术装置、艺术表演、潮流快闪、创作互动等多重站点的体验。其中,巨型行李箱背后那扇未来感十足的“元宇宙之门”最为吸睛。这是荷兰知名跨界艺术家Don Diablo的“实体数位”户外雕塑《HΞXAVΞRSΞ》,以实体与数位相融合的创新艺术形式,将电子音乐巧妙平衡于视觉艺术中。步入这扇打破虚实边界的门,人们大可尽情畅想未来。展览现场,围绕这件户外雕塑开启的主题灯光秀亦每日定时呈现,带来声、光、乐多重感官结合的沉浸式体验。

  这几天夜幕降临之时,踱步于徐家汇商圈,人们则将看到一只火红的凤凰从美罗城巨型3D球幕中腾空而起,华丽登场。作为全球首个裸眼3D球幕,这颗“美罗球”正在探索城市艺展新模式——将艺术作品通过球幕投射出立体动态效果,让市民在夏夜逛街时,也能欣赏到炫目的艺术画作。

  此次呈现的数字艺术作品,以艺术家王冰《凤凰涅槃》系列油画为原型,融合上海市花白玉兰,加以数字动态化,为传统作品赋予科技新生命,让艺术表现更加震撼。如此投射出来的,又何尝不是商圈的活力,城市美学的魅力。

  艺术破墙敞开,无边界推送对于美好生活的畅想

  今潮8弄新添的“无边界电台·弄堂声音”是由刘海粟美术馆社会美育项目“粟上海”和“今潮8弄”联合创办的一档全新的播客类文化艺术传播和互动节目,一方面呈现上海当代文化艺术的鲜活,另一方面通过主持人推出的各类趣味小栏目,引入更多嘉宾,建立文化实践与社会生活的对话。“听说你想写一本书关于上海当代生活指南?”“我爸妈特别熟悉各个商店卖些什么好吃的,比如南风肉。这让我想起明代人写的书,什么酒楼卖什么食物,就像张岱的《夜航船》。这样的记录很有意思。”在一期主题为“地铁坐过站”的节目中,作家、译者btr与作家、画家顾湘无边界聊起上海的日常。“无边界电台·弄堂声音”已更新6期节目,累计播放量数万,在评论区收获很多温暖的回响。以电波为原点,从本地的文化和历史出发,这个电台还将辐射出联结今潮8弄海派弄堂等历史建筑的沉浸式文化艺术体验场。

  行色匆匆的人们,走过娄山关路地铁站2号口连通现所·创邑MIX的地下通道,会发现最近这里变身开放式展馆,正在举办“平凡摄影”展。这是通过“平凡摄影大赏”而脱颖而出的一系列街拍,以“爱情”“当我们老了”“电影感”“动物”“光”“偶然”“亲情”“我的生活城市”等主题,呈现平凡生活里的独特与美。

  展开双手的爷爷,追着飞起来的小气球跑;坐在室内长椅上休憩的老姐妹,看着落地窗外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肆意自拍的小姐妹……公共场合再平常不过的瞬间,一一被镜头捕捉,再结合街景和光影的搭配,诞生了动人心扉的特别帧。这样的街头摄影,有一种不经意的力量,不仅能发现生活里的蛛丝马迹、哲学现场,也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互动,建构着城市顽强的生命力。

  有意思的是,这些艺术破墙敞开,大多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最终也是为了唤起日常缝隙里丰富多元的文化艺术感受与生产。(范昕)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