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福建:试行错时延时开放 让公众乐享文化“深夜食堂”

发布时间:2022-08-03 16:26:00来源: 中国旅游报

 

  华灯初上,在福州市图书馆参加“榕图拾节”活动,一边做手工一边学中华传统文化;相约九日台音乐厅,聆听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欣赏一场高水平的音乐盛宴;走进福建博物院,欣赏百件青铜器,领略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历史光辉和璀璨成就……今年暑假,福建各大文化场馆夜晚灯光璀璨,活动多彩,人气十足,给城市夜晚增添了别样魅力。

  近年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推进全省公共文化场馆试点错时延时开放,并不断创新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提供多元服务,为城市增添一抹文化色彩的同时,也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打造精神文化“深夜食堂”,把文化“带”回家。

  试点示范 带旺人气

  “晚上有时要补课,以前有时间出门时博物馆已经关门,现在晚上就能来看展览,实在太方便啦。”7月24日晚,在福建博物院举办的“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上,福州小学生张朋一边欣赏青铜器,一边兴奋地说。

  “‘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是福建博物院联合四川博物院等13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的,展示了从长江上游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巴山蜀水至长江下游楚越之地的百余件青铜器,其中一级文物数量过半。”福建博物院副院长张焕新介绍,该展览在双休日延长开放至晚上8点,目前已吸引超过16万人次的市民和游客观展。

  福建博物院是福建公共文化场馆试点错时延时开放的一个缩影。

  2021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继续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进一步加强错时开放、延时开放,鼓励开展夜间服务。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响应,下发了《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单位错时延时开放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逐步有序实施,鼓励加强创新,强化志愿服务,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单位错时延时开放工作落实落地。

  今年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通知》,明确福州、厦门等60家公共文化场馆试点错时延时开放,并纳入省委、省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工作项目和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其中,周末和重要节假日延时服务不少于3个小时,其余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单位错时延时开放工作,对延时服务时间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要多向兄弟省份学习借鉴经验做法,并对已有做法总结提升,研究差异化举措,争取在更大范围推广。

  7月27日晚上8点,沙县区图书馆一楼阅览室灯火通明,安静的环境、宽敞的空间,不少群众来此或翻看图书,或阅览报刊……“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从1997年开始,我馆全年365天均不闭馆,并主动延长开放时间,实行夜间开放,周开放时间达60小时,延续20多年风雨无阻。”沙县区图书馆馆长龚新光介绍,在考试季及假期,一座难求的情况时有发生,晚上读者在图书馆门前提前等待开门的情景成为一道风景线。

  据了解,为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单位错时延时开放顺利实施,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督查与指导相结合,由厅领导带队,赴福州、厦门开展专题督查调研;及时下发了省级补助资金950万元,并指导督促各地各馆管好用好资金,提高使用效益,取得了积极成效。

  截至目前,全省60家试点场馆已全部落实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要求,实施错时延时开放。今年上半年,23家公共图书馆接待读者近480万人次,21家文化馆文化服务惠及群众近181万人次,12家博物馆接待观众近135万人次,4家美术馆接待观众近25万人次,夜逛文化场馆成为公众文化生活新常态。

  创新活动 点燃“夜”态

  7月21日晚7点,“榕图拾节”之“大暑:夏日晴空,万事可期活动”在福州市图书馆火热开展。活动现场,老师从节气由来、发展、习俗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大暑的相关知识,讲解了肌理画创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随后,读者们通过手中的画笔和颜料,加入石英砂,用刮刀在画板上创作出一幅幅纵横交错、富有纹理变化的夏日晴空。

  “图书馆的手工课等活动结合了文化知识,很有意义。孩子很乐意参加,每次都主动要求来图书馆看书、听讲座,这里成了我和孩子的夜间课堂。”参与活动的读者刘文静笑着说。

  为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夜间文化生活,2020年9月,福州市图书馆策划推出了“榕图·夜读”阅读推广活动。“我们通过嘉宾对谈、主题分享会、古风民谣音乐会、手工体验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读者们将阅读作为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求、一种生活方式渗入生活的每个片段,共享阅读之美,用文化的魅力点燃榕城新‘夜’态。”福州市图书馆信息服务部主任黄梦玲介绍说。

  “夜晚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场景资源,例如星空月光、江畔夜景、夏日晚风等。要做好错时延时开放,就必须深入挖掘夜间优势,了解都市中青年群体的夜间生活规律习惯和文化审美取向,进行精准化、个性化服务,而不只是白天服务的简单复制和延伸。”福州市文化馆馆长池小霞说。

  去年以来,福州市文化馆以“相约九日台”周末音乐会为平台,每月推出不少于2场的高端音乐会演出,打造艺术美和景色美相融合的“星空音乐会”文旅IP;依托两江四岸风光,在台江码头连续开展了“闽江之夜”快闪、数字福州“仲夏之夜”等文化活动;依托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借助街区灯光秀和本馆数字化体验设施、场景增强应用等,让游客体验到不一样的“非遗奇妙夜”。

  试点错时延时开放以来,福建各大文化场馆还充分利用春节、五一等节假日以及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点,与文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策划举办各类主题活动,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服务:其中,省艺术馆举办了“奋进新时代”庆五一非遗展演展示系列活动,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氛围;省少儿图书馆打造“悦读暖家行动”,每月一期,每期招收30至50个家庭,通过阅读“打卡”、跟踪指导、成果分享等方式,大力推广亲子阅读、儿童阅读;2022年元宵节期间,福建博物院举办了一场新春雅集之夜——赏琴音、品香茗,邀请观众聆听古琴大师的琴音,观看经典的宋代点茶表演,让人们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忙里偷闲”,到博物馆赏一份诗情,享一段闲情;福建民俗博物馆举办“福韵八闽魅力民俗”主题系列活动,夜间古筝表演为夜游民俗馆的观众送上惊喜。

  为了深化错时延时开放试点工作,厦门市图书馆创新“图书馆+”模式,依托厦门地铁等平台,重构全民阅读新场景,延长公共阅读的服务时长,在全市形成了贴近市民的“阅读服务圈”。

  “为引导市民走进图书馆度过‘书香’假期,早在2018年10月1日,厦门市图书馆集美新城馆区推出以‘乘着地铁去阅读’为主题的‘试读员’体验周活动,国庆7天假期共接待读者10.8万人次;2019年10月至11月,厦门市图书馆联合厦门地铁一号线推出福建首辆公共图书馆阅读主题地铁专列——‘乘着地铁去阅读’主题专列,吸引了超30万人关注。”厦门市图书馆流通部副主任黄雪梅介绍,2021年、2022年,图书馆还先后承办推出“书香鹭岛地铁同行”暨“书香地铁红色经典” 地铁阅读专列、“书香地铁”读书月——“书香鹭岛·阅读时光”读书日主题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在地铁上扫码,免费在线看书、听书、借书、答题、诵读等,进一步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多元服务 提升体验

  随着社会大众对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错时延时开放成为趋势。“但目前来看,各文化场馆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主要是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延长、管理费用增加、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有关业内专家表示。

  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错时延时开放,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积极应对挑战,推出多元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福建省文物局从省级文物经费中安排390万元用于补助省属博物馆和福州地区的7家试点错时延时开放的博物馆。其中150万元用于补助福建博物院的错时延时开放试点工作。“从2021年7月起,福建博物院便开始试行常态化错时延时开放,现已形成周末和重要节假日延时开放不少于3个小时,工作日不少于1小时的夜场开放形式。”福建博物院副院长龚张念介绍。

  当前事业单位编制紧缩,实行错时延时开放,各馆工作量骤增,面临人力不足的问题。福清市图书馆实际在岗的编制内员工11人,每年却有80万余人次的读者接待量。为了做好错时延时开放等工作,该馆向社会招聘临聘工作人员23名。“这些人员不仅要值夜班,还要运营微信公众号、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策划活动方案、采写宣传报道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错时延时开放导致的人员压力。但由于工资待遇偏低,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影响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与发展。”福清市图书馆副馆长陈小群说。

  福州市美术馆位于台江区中平路172号黄培松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保障夜间安全有序开放,该馆调整优化了室内展厅灯光,在通道及转角处增加布置了隔离带和文明提示牌等,目前正在进行夜间开放灯光安防及外围景观提升工程,拟于8月底前完成。

  “美术馆现在一周累计开放时长为58小时,较之前延长了16小时。自6月18日夜间开放至7月24日,累计接待观众约0.65万人次,同比增长约75%。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夜间观赏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并拟在周末夜间开馆期间提供导览讲解服务,丰富群众观展体验。”福州市美术馆馆长郭辉介绍说。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福建将继续按照2022年为民办实事工作有关要求,全力抓好错时延时开放试点工作,指导督促各地各馆管理使用好补助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指导引导各试点场馆积极策划开展艺术公益课堂、阅读推广等线上线下活动,提升错时延时开放的社会效益;提升各场馆、景区软硬件设施水平,提升工作人员文明服务素养,强化督查,逐步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错时延时开放常态化,把好事办好做实。(李金枝)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