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河南疫情下的“静”与“动”

发布时间:2022-05-07 14:09: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抗击新冠肺炎)河南疫情下的“静”与“动”

  中新网郑州5月7日电 (杨大勇)连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奔赴、坚守、冲锋、守望……构成了河南疫情防控的“生活图鉴”,展现了河南同心战役的凝聚力。

  一盘棋“联动”

  进入5月,遭遇新一轮疫情袭击的河南多地静了下来。其中,郑州、许昌、商丘、安阳等地相继宣布进入“静态管理”模式,相对于城市的“静”,有关疫情防控和保障民生的举措同时也“动”了起来。

  河南省卫健委6日通报,5日0—24时,河南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4例(许昌市19例,郑州市5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5例(许昌市28例,郑州市12例,周口市10例,濮阳市4例,漯河市1例)。

  在省会郑州,自4月30日发现的郑州东站(高铁站)工作人员传播链,官方研判存在一定的社区传播和疫情外溢风险。5月4日,郑州对主城区实施“足不出区、严禁聚集”的“静态管理”。

  消息一出,对于这个经历过多轮疫情袭击的城市来说,又将是一次极大的考验。超过一千多万人的城市衣、食、住、行也都面临着考验。

  暂停堂食、线上教学、足不出区、居家办公……连日来,许昌市、周口市、安阳市、濮阳市也相继在餐饮、教育、交通等行业按下“暂停键”,静的范围逐渐扩大。

  不多,面对突然来袭的本轮疫情,河南官方迅速“动”起来,省市县也“联动”起来。

  5月4日,河南省委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七次专题会议要求,以郑州市为重点,实施静态管理。坚持全省一盘棋。省市县联动,全面排查中高风险地区入豫返豫人员,严格落实健康管理措施,确保不漏一人。

  一盘棋的“联动”始于河南多地市支援郑州核酸检测。据公开报道显示,800多人、400多人、450人……从洛阳、焦作、信阳等地支援郑州的医务人员立即行动起来,星夜奔赴郑州。如今,这些支援郑州的各地医务人员正忙碌在郑州各大小区的核酸检测现场。

  “动静”结合保供保通

  一方面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让城市“静下来”;一方面又要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转,让物流在疫断其路同时货畅其流,切实做好保供应、保特需、保经济、保应急、保稳定各项工作,实现物资价稳充足、物流货运畅通、经济运行有序、民生保障有力。

  不得不提的是,在本轮疫情之初,尤其是5月3日下午开始,郑州市区部分商超、市场人流量明显增多,出现了一些市民抢购物资的现象。但就在5月3日晚,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呼吁广大市民,无需担忧市场货源。

  生活物资充沛得益于物流货运畅通。对此,河南官方立即行动起来,畅通大动脉,疏通微循环。要求相关部门畅通配送渠道,严格落实保通措施,“点对点”解决好运输中的堵点问题,实现货畅其流。同时,要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市场监测,常态化监控库存和价格,建立补货机制,防止市场货物短缺。

  以郑州为例,郑州市官方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称,已将生活物资储备量提高至平时销量的5倍,将备货、补货频率提升至日常的3倍。郑州市还建立保供专班,加大货源组织,同时指导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增加生活必需品采购数量,提高供给能力;农贸市场商户要加大进货量;新零售企业增加库存;商贸企业加大配送频率、增加配货量……确保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市场货丰价稳。

  与此同时,许昌、周口等地官方也发布消息称,生活必需品货足价稳,进货渠道畅通。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面也向全省各有关经营者、单位发布通告,疫情防控期间,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对价格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没收违法所得的,最高可处500万元的罚款。

  动静皆是安宁

  眼下,一些农贸市场、商超里的蔬果、粮食等生活物资充盈,这让居民们安心又放心。

  清晨,正当许多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之中时,大白、志愿者、安保人员已经早早开始布置新一轮的核酸检测准备工作。艳阳高照时,小区楼下的喇叭声响起:下楼做核酸啦、下楼做核酸啦……

  城市“静”了下来,患者的需求并未停止。正当一些患者为求医问诊发愁时,河南多地及时开通了紧急求助、孕产妇绿色通道、心理援助等特殊就医服务;开展的“上门服务、送药诊断”行动,为残疾人、孤寡老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专项服务;对封控区内的常见病患者进行上门施治,尽全力解决疫情管控期间老百姓的紧急就医需求。

  不仅仅这些,还有那一位位为孩子们上网课的老师,还有那奔波在城市道路上的快递小哥,还有那彻夜忙碌的核酸检测工作人员,还有那流调人员的精准流调,还有那高速收费站疫情防控人员的彻夜坚守……不仅仅在郑州,在河南每一个“静”下来的地方,而一群人却在积极行动,这些在“静”中求“动”的人,是在用行动守护着民众的安宁。(完)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