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多种做法预制菜进入广州市场 3年内清远鸡预制菜将覆盖大湾区

发布时间:2022-06-20 14:19:00来源: 广州日报

  清远鸡预制菜端上广州餐桌

  多种做法预制菜进入广州市场 3年内清远鸡预制菜将覆盖大湾区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菁

  清远鸡爱健康“叹鸡”样板店最近在广州天河亮相,吸引了众多广州街坊前来品味。

  广州人爱吃鸡,特别是肉质香嫩的清远鸡。清远鸡预制菜简化了买菜、洗菜、切菜、烹制等步骤,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州市场的欢迎。“叹鸡”餐饮门店是爱健康旗下第一个清远鸡小馆样板店,浓香原种清远鸡、古法盐焗鸡、爆汁烧鸡等多款清远鸡肉预制菜产品既可现场点菜消费,也可购回家简单加工即食,极大地满足广州食客对“沉浸式”清远鸡美食文化的鲜活体验。

  随着广清一体化的推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清远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实施方案为清远鸡的产销带来了新的突破。相比传统生鲜鸡产品,鸡肉熟制品和鸡肉预制菜产品在储存成本和溢价能力等方面更占优势,在清远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建设总体战略中位列首位的清远鸡,当仁不让在预制菜产品方面率先发力。

  清远:将培育3个以上预制菜集聚产区

  清远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配送中心之一,除了闻名遐迩的清远鸡,英德作为“中国麻竹笋之乡”,近年更是大力发展麻竹笋预制菜,衍生的产业链带动数十万户农户增收,被人们称为“剥衣黄金”。

  “即食麻竹笋方便随身携带,日常早餐、晚餐可以即开即食,成为白领一族青睐的预制菜,而且麻竹笋是粗纤维吃不胖”,在英德西牛镇大西牛电商产业园内,主播们会定期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带货,高潮时一次直播4小时就卖了10万包。

  “目前预制菜市场前景广阔,而清远拥有丰富的美食底蕴,产业基础扎实,区位优势显著。同时,清远本地的龙头企业也具备食品深加工的能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有成熟的条件和优势,在这一领域大有可为。”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趁此东风,清远近日制定了《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清远将突出地方特色,依托清远农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市场定位,以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麻竹笋、清远丝苗米等特色畜禽蔬菜粮食产品为原材料,培育富有清远特色的预制菜,打造清远农业及饮食文化名片,传播清远优秀传统饮食文化。同时促进农业与工业旅游、农产品深加工与城市餐饮需求深度融合,推动特色农业、食品加工、休闲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协同发展。

  其中,将力争通过3~5年时间培育3个以上预制菜集聚产区,10家以上预制菜核心企业,100个以上预制菜优秀供应基地,创建1个以上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以上预制菜镇域产业园,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清远鸡从宰杀预制包装到端上餐桌不超3小时

  为布局清远鸡全产业链、打造以“清远鸡”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链集群,爱健康于2018年中动工建设爱健康清远麻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爱健康产业园”),项目于2021年9月开始投产。在今年荣获清远鸡国家地理标识,并打造出了集育种孵化、肉禽养殖、饲料生产、冷链物流、科技研发、终端销售、品牌运营、文旅餐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农牧食品集团版图。可实现年产鸡苗8200万羽,年出栏肉鸡 3000万羽,年屠宰加工2000万只,年综合创收可超30亿元。

  相比传统生鲜鸡产品,鸡肉熟制品和鸡肉预制菜产品在储存成本和溢价能力等方面更占优势。“借助现代化的生产线,便捷的广清交通,清远鸡从宰杀预制包装,到发货广州端上市民的餐桌,过程不超过3小时。”爱健康副总经理温永森表示,把清远鸡做成熟食品、预制菜产品以后,就可以大大延长它的保质期,储存、运输成本都会大幅下降,爱健康规划未来3年将在广州等地开设以“清远鸡”为主题的线下实体连锁店数百家,覆盖大湾区城市群社区。

  近日,清远鸡爱健康“叹鸡”样板店在广州天河林和东路亮相,消费者既可以到门店品尝传统美味的清远鸡菜式,也可以选择线上购买最正宗的清远鸡回家烹饪。

  为麻竹笋产业群体授信20亿元

  螺蛳粉爆火后,英德西牛一家麻竹笋加工合作社接到的订单供不应求。面对麻竹笋预制菜的产销两旺,今年合作社将建设无菌化车间,加建厂房扩大经营,预计升级改造后产值可以达到8000万元。

  为了抢占麻竹笋预制菜的新赛道,英德已立足本地生态区域优势和麻竹笋特色产业基础,拟定以西牛镇为核心区,辐射水边、浛洸、石灰铺、石牯塘、横石塘等镇,申报2022年英德市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省级产业园建设平台,加快推进全市麻竹笋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英德市农商银行三方日前还签订了《麻竹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英德农商银行将对创新拳头产品“金竹笋”贷款,为麻竹笋产业群体授信20亿元并提供利率优惠,支持满足广大企业、农户在笋产品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资金需求。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