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2.58万亿元税费“红包”平稳有序落地

发布时间:2022-07-05 16:32:00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汪文正

  今年以来,为稳定市场主体预期、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中国实施了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日前,国家税务总局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政策落实情况。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在会上介绍,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正在平稳有序落地,其中微型、小型、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梯次性集中退还的任务基本完成。截至6月25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58万亿元。预计上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86万亿元。

  税费支持政策类型多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介绍,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类型多、规模大、覆盖面广,今年累计新增的2.58万亿元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8266亿元,是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2.8倍。4月1日-6月25日,享受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的制造业等6个行业获得退税9912亿元。

  二是新增减税降费2859亿元,有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分政策项目看,落实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100-300万元部分再减半政策,新增减税164亿元;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3%降至1%的基础上,今年4月1日起免征增值税,新增减税344亿元;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减半征收政策进一步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增减税629亿元;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新增减税306亿元;减免困难企业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新增减税87亿元;继续实施的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新增降费673亿元。

  三是办理缓缴税费4632亿元,有效增加企业现金流。其中,继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暂缓缴纳税费政策,共办理缓缴税费4550亿元,覆盖申报缴税的全部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针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和所有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政策,4-5月份缓费82亿元。

  重点帮扶中小微企业

  中小微企业是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重点帮扶的对象。截至6月25日,约2.58万亿元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中,中小微企业享受优惠金额占比近70%。小微企业也是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受益主体。蔡自力介绍,4月以来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94.5%,共计退税7563亿元,金额占比44.4%。

  今年以来,税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助力中小企业纾困发展。5月份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以来,税务部门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答疑服务850万余户次,解答政策口径问题和办理操作问题;通过“银税互动”为小微企业办理贷款80余万笔、贷款金额3000余亿元。同时,税务部门开展“牵线补链”活动,利用税收大数据支持企业供需对接复工复产,5月以来全国税务机关累计帮助1896户企业实现购销成交金额超过60亿元,其中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项目成交824个,涉及金额17亿元。

  一揽子税费支持政策快速落地,有效提振了中小微企业信心。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韩国荣介绍,1-5月,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554.7万户,同比增长6.2%,其中99%是中小微企业。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6月1日-25日,全国小微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

  将“真金白银”直达企业

  王道树介绍,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真金白银”直达企业,降低税费负担,缓解企业资金短缺等压力,进而起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效果,提振发展信心、稳就业保民生。

  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等一系列稳经济措施落地见效,助推经济运行快速恢复。5月份,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较4月份增幅提高9.3个百分点。6月1日-25日,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8%,较5月份进一步提高4.9个百分点,呈逐月回升向好的态势。

  为确保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落细,全国税务系统采取了多项措施——依托税收大数据对可能符合退税条件的纳税人进行全面摸排;依托电子税务局加大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精准推送力度,触达纳税人4.35亿户(次);先后开展10轮次组合式、立体化、全覆盖的宣传辅导,编发留抵退税等12项重点政策操作指南,帮助市场主体应知尽知、愿享尽享。

  王道树介绍,下一步,新增7个行业的退税工作将全面推开,社保费阶段性缓缴工作将同步推进,进一步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的工作也已开始。全国税务系统将全力推动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快准稳好落到实处,以工作成效更好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