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跨国公司积极备展进博会

发布时间:2022-08-04 11:11:00来源: 中国经济网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今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如期举行。随着会期临近,众多企业报名签约,参展商也开始积极备展,以便向世界展示和介绍其创新产品和技术。

  据悉,第五届进博会企业展将设置六大展区,即食品及农产品、汽车、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展区。截至7月27日,签约面积约占规划面积的85%。在签约参展企业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超270家,“回头率”近90%。

  进博会举办至今,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功能日益显著,获得了参展商的普遍认可。连续参展并持续丰富参展内容,成为众多参展商的共同选择。

  今年,3M将连续第5年亮相进博会,并将入驻技术装备展区的“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以“科技赋能未来”为主题,从“科技赋能循环经济”“科技赋能气候”“科技赋能社区”三大角度诠释“科技改善生活”的品牌理念。此外,3M将展出多项在中国市场首发或首秀的前沿创新产品和低碳解决方案。

  贺利氏也将在第五届进博会入驻“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展示公司在光伏新能源、电动汽车、贵金属循环利用、冶金等领域的材料和技术解决方案。

  贺利氏在今年初就签约了第五届进博会。这是该企业连续第五届参展,表明其对进博会这一绝佳的展示、交流与合作平台的高度认可。从2018年首届进博会上36平方米的展台起步,贺利氏展台面积逐年扩大,展品数量不断增加。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说:“感谢进博会搭建的平台创造了许多交流机会。我非常期待在第五届进博会上与各界人士继续深入沟通,争取达成更多战略性合作。”

  施耐德电气同样参展了过往每一届进博会。过去四届施耐德电气参展面积不断扩大,参展产品愈发先进,展示深度与广度不断升级。通过“进博效应”,施耐德电气的中国“朋友圈”也不断扩大。

  “不少客户在第一届进博会上与我们签约后,逐渐发展成了一年一度相聚进博的老朋友。今年,我们的‘进博之约’还会继续,将聚焦‘数字化助力全产业链减碳’,展示一系列软硬件全覆盖的创新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说:“进博会搭建了一个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我们期待,在2022年进博会上进一步展现施耐德电气在推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领先优势和丰富经验,期待携手更多中国伙伴加快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双转型。”

  过往每届进博会期间,乐高集团都会进行一系列新品的全球首发。借助进博会,乐高集团不仅将富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及玩乐体验带给更多中国消费者,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通过乐高产品了解中国文化。

  乐高集团表示,今年进博会期间将继续带来新品首发,并开展一系列以玩乐为核心的特色活动。借助进博会带来的更多市场机遇和合作机会,乐高也将持续践行在华发展承诺,将更多高品质的创新玩乐产品与体验带给中国消费者。

  自2019年首次参展进博会以来,波士顿科学参展规模连年递增,今年展台面积将扩大至首次参展时的3倍。此次,波士顿科学除了会展示众多重磅“全球首款”,还计划携一系列本土化发展成果亮相,包括刚刚借助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成功获批并实现本土生产的血管内超声系统。

  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张珺表示,公司正在积极筹备第五届进博会参展工作。2022年恰逢波士顿科学进入中国25周年,公司期待将全球视野的前沿技术和根植本土的创新成果带到进博会,借助“进博效应”,助力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发展。

  除了众多“老朋友”,第五届进博会还将迎来不少“新朋友”。力拓、必和必拓、蒂森克虏伯、吉利德等世界500强都将首次参展。

  必和必拓将以200平方米特装展台亮相第五届进博会,展示近年来其在碳减排领域的目标规划和研究成果。此外,必和必拓还计划在展会现场举办一系列合作签约仪式和绿色发展讲座。

  “中国不仅是必和必拓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也是必和必拓矿山机械、钢结构以及铁路货车等设备的重要供应国。”必和必拓中国区总裁王跃奎说,“在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之际,必和必拓选择参展进博会,体现了我们进一步融入中国经济的决心和信心。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将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我非常高兴必和必拓能有机会在第五届进博会期间与我们的中国贸易伙伴共同展示在这一领域的承诺和贡献。”

  今年,蒂森克虏伯将在进博会上向全球展示其覆盖可再生能源、绿色氢能、钢铁、化工、水泥、交通等领域的绿色创新技术及应用案例,例如先进的碱水电解制氢技术以及转向系统、减振系统等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蒂森克虏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高岩表示,可持续发展是蒂森克虏伯的重要战略之一,蒂森克虏伯期待在进博会上展示集团多年来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并进一步加强本地合作,与客户及合作伙伴携手推动中国绿色发展进程。

  袁 勇 朱 琳

  袁 勇 朱 琳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