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博览

中新人物丨林永健:善于向生活学习,这是演员的必修课

上官云 发布时间:2023-04-10 08:52: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8日电(记者 上官云)不少爆红的演员,可能都拥有一个标志性的角色,就好像“天津大姐”之于林永健,经典台词“干嘛呢干嘛呢干嘛呢!”一度火遍全国。

  林永健的戏路很宽,在最近的热播剧《人生之路》中,还凭借对高明楼这一角色的诠释圈了一波好评。有观众为此去“考古”,才发现他塑造过那么多经典影视人物形象。

  成为演员其实是林永健很早就有的梦想,17岁时考入青岛话剧团,三年后又成了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的文艺兵,跑过龙套、干过杂活,凭借精湛的演技,慢慢的小有名气。

  出演电视剧《和平年代》后,林永健发现了自己在表演方面的另一条赛道,于是选择成为“北漂”,在各大剧组之间来回奔波,期待新的机会。

  他没有办法时时刻刻掌控自己的命运,但一直在努力往前走,只要剧本好、人物设定富有挑战性,就都愿意尝试,多元化的角色恰恰能帮助演员成长。

  因小品《装修》爆红,但林永健并未困于其中,农民、工人、大学教授,几乎演什么像什么。他可以是《金婚》里的大庄,性格复杂;也可以是《三体》中的常伟思,沉稳坚定。

  接受采访时,林永健很少讲述往事,而是更愿意分享拍戏的收获。他对“演员”的理解依然朴素,“就是演绎人间万种情,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表达出来,传递真善美。”

  有“戏”的角色

  《人生之路》前几集中,林永健贡献了一场高赞表演:高明楼偷拆了属于高加林的录取通知书,很快打起了坏主意,想让儿子高双星冒名顶替。

  这场戏没什么台词,却十分传神。有人来打水,高明楼吓得手一抖,装着通知书的信封掉在了石磨上;又怕让人瞧见,小眼睛一转,瞅瞅四下无人,才躲到角落里拆开信封。

  剧情如何递进是导演的调度,“掉信”则是林永健的设计。他希望通过这个细节,表现出高明楼在特定情境下的状态:人一旦要做亏心事的时候,就容易心跳加速手哆嗦。

  生活中,林永健一向对高明楼式的人物深恶痛绝。不过,拍戏时,他能将这种憎恶情绪很好地剥离:现实是现实,角色是角色,演员要做的就是让原本存在于文字中的人物立体起来。

    有人问他演戏的秘诀是什么,林永健说演员不能演自己,“如果演你自己的话,一个作品、两个作品可以,三个、四个也许可以,观众看到第五个的时候,可能就看不下去了。”

  他很会琢磨戏,演大反派谭忠恕时和导演、编剧商量,在剧中增加了“谭忠恕母亲”这个人物。抛开工作,谭忠恕陪着母亲遛弯、给母亲捶背,多了一丝人性中的亲情。

  演农民喜耕田,他举手投足间就像个十足的庄稼人。从小没在农村待过,那就补上这一课,拍戏时林永健每天步行到拍摄现场,从田地路过时,兴致勃勃地和农民聊天。

  “一来我得学习啊,问问人家种的什么。二来我演农民,踩在泥土里边,走路什么姿势?什么动作?这都有戏呀。”他认为,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表演工作的魅力所在。

  做一个有心人

  演了许多年的戏,林永健收获了诸多奖项。他始终认为,演员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是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做一个有心人。

  社会上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可能是林永健观察的对象。逛公园时碰见老头老太太吵架,他会悄悄站在后边听完全程,不厌其烦,如果有一天要演类似的形象,那就有了支点。

  林永健觉得,走个红毯、拿一个奖,这都是表象的表象。扎根人民才是基本的基本。什么是扎根人民?就是你塑造出来的人物要有生命力,你得走进观众的心里。

  对拍戏,他理解不了某些行为,“好家伙,一走到那儿,五星级酒店一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现场跟大爷似的,你拍什么拍呀?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既不鲜活,也不生动啊。”

  善于向生活学习,这是演员的必修课。在部队时,他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学习方言,才能做到在扮演“天津大姐”时,开口就是地道的天津话。

  知名度飙升之后,“走红与否”并不是他关注的重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演员,就踏踏实实地干你的事,演你的戏就完了。”

  以塑造的出色人物形象为支撑,演员才可能让观众记在心里一辈子,这也是林永健的一个奋斗的目标,以及一生为之努力的方向。(完)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