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江苏各地各部门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以百年党史砥砺初心使命

发布时间:2022-01-10 15:51:00来源: 新华日报

  党的百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营养和精神瑰宝。去年以来,江苏各地各部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持续推进、不断深化,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不断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学”“做”结合,有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常态长效。

  百年初心成大道,踔厉奋发向未来。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奋斗新征程,江苏上下正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融入日常,以学固本锤炼坚强党性

  一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新路径,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奋斗历程、伟大成就、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

  南通在全省首创巡学、考学、赛学“三学”机制,通过听、看、考、访、赛等方式形成闭环,系统提升学习教育实效,有力推动党员干部加强理论武装、感悟思想伟力;连云港突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一月一主题、每月读书班”,推动学在日常、融入经常;苏州推行跨地区、跨层级、跨系统的联学新模式,各级党组织主动与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开展对标对表、互访互学、联创联建,有效拓展了基层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深度。

  做实规定动作,又在方式方法上积极创新,增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让广大党员干部得到思想上的教育、精神上的洗礼。

  “一个红色地名背后就是一段难忘故事。这次我们骑行了30公里,虽然天气很冷,但心是火热的,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那段峥嵘岁月。”近日,扬州职业大学“晓轩”先锋队队员骑着自行车,一路寻访曹起溍故居、许晓轩故居等,感受红色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扬州创新开展“跟着地名学党史”活动,200多万人次党员群众主动“打卡”,在“足迹里”学深悟透,于“行走中”接受教育。

  一系列“沉浸式”党课,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推动人人学党史、人人讲党史。宜兴开设“田野上的党课”,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医院、进景点,邀请专家、组建宣讲志愿服务队等,把红色课堂搬到老百姓“家门口”,把红色精神传遍街巷小区、村庄小院、田间地头。

  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全省各地各部门把党史教育融入课堂、融入实践。为引导青少年传承和弘扬好“新安旅行团”的光荣传统,淮安组织开展“小好汉宣讲员”专题宣讲,举办“我们都是收信人”“重走新旅路”等主题活动,编创图书《一群小好汉》、舞台剧《烽火小号手》等作品,掀起党史学习教育新高潮。除了“青年学习社”“青年讲师团”等具有江苏特色的思想引领品牌,江苏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大学生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牢记嘱托、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搭平台、建机制,有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热在基层。宿迁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和结对帮学机制,组建39支“党史送学”志愿者服务队,分赴南京、苏州等流动党员聚集地,提升流动党员身份意识。镇江市建设亚夫广场、亚夫基地,依托戴庄有机农业园区,真实呈现赵亚夫奋斗历程,引导广大党员学习先进、争当先进。

  出政策、促长效,各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开展。淮安市清江浦区制定出台《清江浦区红色党史宣讲“六进”工作方案》,“红色轻骑兵”宣讲队成为活跃在淮安大地上传承红色精神的一支先锋力量。苏州市委党校制订《关于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全过程的工作制度》,持续将“好声音”传播出去,宣讲1650场次,受众逾12万人次,受到基层单位广泛欢迎。

  建章立制,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

  融合推进“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将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坚持下去,推动实践活动常态长效。

  石榴新村位于有着“中华第一商圈”之称的南京新街口,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这里功能配套严重不足。党史学习教育中,南京市把危房治理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发力点,石榴新村仅用45天就实现97%的签约率。南京市将85幢危险房屋列入治理目标任务,已完成70幢治理任务,完成率达82%,直接受益群众有5000余户。

  打造工作闭环,确保实事办实,南京创新常态化机制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通过有计划分步骤开展走访调研、领办督办、媒体监督、动态管理,形成“基层群众出题目、党员干部做答卷、办理过程群众监督、结果成效群众评判”的工作格局。

  围绕怎么办实事,建立健全“知民情、察民意”工作机制,全省各地各部门综合运用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网络征求意见、信访渠道和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手段,排查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徐州市贾汪区用活“十必联”机制学党史办实事,以人民群众所需所盼为重心,坚持谁家有喜事、丧事、难事、急事、病事必组织志愿者上门联系,谁家有矛盾纠纷、信访事项、当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必组织志愿者上门联系的“十必联”工作法,把学党史与办实事结合起来。

  “我刚刚反映了28号小区树木遮挡采光的问题,街道就安排了树木修剪,真没想到这么快!”居民刘阿姨高兴地说。苏州市姑苏区创新建立“社情民意联系日”工作制度,将每月第二个星期日定为“社情民意联系日”,最大限度为群众排忧解难,提升百姓幸福感。

  一项项硬招实招,全面彰显民生温度。省教育厅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按照每周开展5天、每天至少提供2小时的标准,全面推进课后服务“5+2”模式。省医保局组织建设全省“15分钟医保服务圈”,倾力打通医保经办“最后一公里”。省乡村振兴局联合省供销合作总社建成的江苏省乡村振兴消费帮促体验中心和线上“鲜丰汇”帮促采购平台,让经济薄弱地区农特产品与城市之间有了“直通车”。

  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江苏积极探索实事项目效果评估制度,除了省级层面制定出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评估办法,各地也探索建立民生实事项目评估机制,确保需求由群众提出、过程由群众监督、成效由群众评价。无锡采取“四六加”评估工作法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把“阅卷权”交给群众,有效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质效。

  此外,江苏还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组织党员、干部与弱势群体、重点人群进行结对帮扶,通过实践活动建强组织、锻炼党员、凝聚群众。

  以学促行,“红色基因”激荡“发展基因”

  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提炼形成规律性认识,才能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整体提升。一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探索制订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制度机制,以制度促常态长效,持续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努力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让“红色基因”真正变成可持续的“发展基因”,全省各地各部门统筹研究力量,积极开展革命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蕴藏的思想内涵。着力筑牢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制定完善各地红色资源保护名录,稳步推进红色资源保护立法,用法律武器为红色资源“保驾护航”。扬州专门制定红色教育基地保护、提升与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召开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题会议,有效推进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徐州统筹推进140处红色遗址的保护利用,改造提升淮海战役纪念馆、“八号门事件”旧址等14处重要遗址遗迹。

  运用数智化赋能红色资源,全省持续不断推出综合应用场景,设计一批“网上红色展馆”,制作一批“红色地图”、标注一批“红色地标”,将现场打卡与网上打卡结合起来,形成穿越时空的热点效应。将革命传统尤其是伟大建党精神融汇到展陈展示、瞻仰体验和文艺创作之中,诠释红色文化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人气爆棚,淮安建成“苏北小延安军旅小镇”,梳理40余处红色文化遗存、红色景区、党性教育基地,“淮安党史地图”上线运行,引导干部群众就近开展体验式学习。泰州开展文艺精品党课,组织淮剧《杨根思》、锡剧《红梅花儿开》、原创京剧《梅兰芳·蓄须记》巡演。常州策划录制“秋白课堂”云端课,开发《初心与抉择》等数十个情景党课、故事党课、音乐党课,开设《常州三杰生平事迹展览》,让观众沉浸式感受红色力量。

  以制度促常态长效,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正成为江苏大地上可见可感的高质量发展成果——

  乡村振兴,更有活力。溧阳市上兴镇牛马塘村去年来了位“第一书记”,这是一名驻村规划师。他还有一批来自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的青年小伙伴,为村里的规划建设出谋划策。现在的牛马塘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众多游客“打卡地”。这是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缩影。针对乡村规划人才匮乏现状和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建设美丽村庄等实际需要,江苏积极探索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目前,近千名规划师活跃在乡村振兴第一线,为建设“美丽江苏”添砖加瓦。

  青年追梦,更有动力。团省委打造百条“青年学习社”主题线路,让青少年在游中学、学中悟,接受沉浸式、体验式教育。通过发布建设标准、过程跟踪辅导、开展年度考核,在全省集中命名、授牌一批示范型“青年学习社”线路,省级层面在项目、资金、资源等方面予以扶持,推动学习社线路持续良性发展。

  民生温度,更加暖心。苏州市不断改进完善养老服务供给保障体系,分类促进养老机构管理与建设,带动全市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向纵深发展。盐城市建立12345“一哨联办”工作机制,及时感知、精准解决群众所需,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百年党史,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和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汲取奋进力量、坚决扛起使命,全省党员干部将继续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