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星辰大海】河北唐山:修复海洋生态系统 构筑“海上塞罕坝”

发布时间:2022-01-18 14:46:00来源: 人民网-河北频道

  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供图

  人民网石家庄1月17日电 (付兆飒)海藻附着在牡蛎礁上随波摇曳;鱼虾在海藻林中栖息捕食;层叠的牡蛎礁上,贝类自由生长……走进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山海洋牧场),通过水下视频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发现一个生机勃勃的海底“新绿洲”。在渤海湾祥云岛这片海域,海域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

  “唐山海洋牧场建立之初,以‘海洋修复为宗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和平衡。”据唐山海洋牧场总经理张云岭介绍,近年来,公司一方面着手修复海洋生态系统、恢复生物资源,另一方面精心优化产业生态系统,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据了解,唐山海域曾广泛存在牡蛎礁、海藻场和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但近几十年来经济活动使生态环境受损,海底逐渐荒漠化。张云岭和父亲张振海都深切感受到海洋生态的变化,“海里的小黄鱼、带鱼越来越少了。”

  

  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供图

  2002年,张振海创办了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以海洋生态修复为基础的海洋资源绿色综合开发。“我们与海洋专家共同设计了20余种人工礁体,2009年以来,在祥云湾海域共投放贝藻礁110万多空方。”张振海说,现有9000亩的贝藻礁区建设并不顺利,许多礁体结构不尽合理,被大海无情“没收”,而且一次投礁就动辄投资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元,礁群布局是否合理,往往需要三至五年以后才能评估实际效果,找到不足。

  2013年,张云岭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跟父亲一起在这片海域构筑“海上塞罕坝”,并提出了一边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生物资源,一边优化产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双生态系统”模式。

  经过多年不懈实践,公司终于研发出了“贝藻礁生态系统重构技术”,以此建成的贝礁、藻场建设为海洋生命提供了栖息、索饵、产卵、孵化的场所,海洋牧场又增殖海参苗种20万公斤,放流魁蚶7000万粒,移植大型藻类300万株,海藻覆盖率达15%以上,海洋生物量比修复前增加了40倍以上,海洋物种日渐丰富。张云岭说,“海洋研究所的专家来考察时,对修复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更坚定了我从事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的信心。”

  

  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供图

  2018年,张云岭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启动了海草床修复工作。“海草不仅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还具有突出的海洋碳汇效益。研究显示,海草生态系统的固碳速率是热带森林的20倍以上。”张云岭介绍,海洋牧场联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专家团队进行充分调研后,选定50公顷修复试验区,采用多种移植和种植技术重建海草床。目前该试验区已有大量海草斑块连续存活达到3年,移植成活率均达90%以上,修复效果显著。

  同时,唐山海洋牧场与认同绿色发展理念的渔民、养殖户组建产业联盟体,依托持续监测数据对生态系统承载力进行科学评估、优化产业体系,指导渔民改善生产方式、提高产量,保障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永续利用。还有一些渔民改为从事休闲渔业,实现了收入翻番。

  “我们把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到稳定、平衡的状态,人类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获取,是能够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张云岭介绍,目前公司直接安置渔民就业100余人,间接带动渔民就业2000余人;抢救遇险渔民逾200人次;组织海洋生态环保主题科普研学活动上百次,超2000人次参与。“在公司已建成达产的3000多亩海域内,实现资源增殖3675万元,新增效益1785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此外,每到假期,唐山海洋牧场就开展海洋生态环保主题研学游,张云岭自己做课件,给孩子们做科普,“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大部分孩子第一次知道海洋环境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他们都对保护海洋环境感兴趣并付诸行动。未来,海洋一定会越来越美丽富饶。”

  四十不惑,如今的张云岭目标清晰、坚定,“我们想继续扩大规模,使更大面积的海洋生态系统得到养护。这跟塞罕坝一样,既是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努力的事业,也是能够泽被子孙的事业。”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