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养老”变“享老” 古交市农村新型养老实现“儿行千里勿担忧”

发布时间:2022-07-14 16:13:00来源: 太原日报

  6月26日11时40分,古交市镇城底镇阴家沟村日间照料中心,午饭哨准时响起,老人们陆续走出房间,前往餐厅就餐。“俺们在这里住得好、吃得好,一年四季的衣服这里也给提供,儿女经常过来探望,日子别提有多舒坦了。”84岁的王巴则老人对现在的养老生活特别满意,直夸政府办的这件大好事。

  古交山乡大城市小,有建制村108个,农村人口50795人。其中,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15046人,占比29.6%。特别是近年来年轻人外出打工、陪孩子就学等,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越来越多。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党委政府的目光所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古交市聚焦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空巢、独居、特困老年群体不断增加,以及“穷家难舍”不愿意离村养老等日益凸显的养老难题,将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为目标,坚持“政府搭台、民政牵头、村(居)承办、社会参与”工作思路,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日渐成熟……

  制度化设计

  变“粗放式指导”为“精准化保障”

  “社会养老难点在农村,农村养老的一大痛点是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古交市民政局局长成艳林说,前期调查发现,“做一顿吃几顿”“能凑合就凑合”成为许多农村老年人生活的常态。

  结合区域实际,古交市制定出台《古交市关于进一步提升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服务质量的实施办法(试行)》《古交市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行考核暂行办法》等政策制度,对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考核标准、运行经费拨付等方面加以明确,并签订老年人就餐协议、工作人员聘用协议,上墙公示收费凭证、从业健康证等,制作老年人健康档案、就餐花名册等。同时,变“粗放式指导”为“精准化保障”,要求各村日间照料中心在功能设置上统一标准,至少配备休息室、娱乐室、图书室、健身康复室和餐厅“四室一厅”,做到生活、娱乐、医疗设施一应俱全,确保老人舒适方便。

  在此基础上,古交市财政每年拿出“真金白银”,采取分值评定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发放至各村日间照料中心,用于老人们的就餐生活补贴——考核优秀的,每年给予7万元奖补;考核良好的,每年给予5万元奖补;考核合格的,每年给予3万元奖补。

  目前,古交市共建成运行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73个,运营率达90%,年服务老年人7000余人。

  社会化参与

  变“财政独立支撑”为“多方携手合作”

  阴家沟村日间照料中心在古交市规模数一数二,除服务本村老人外,还能满足镇城底、梭峪、嘉乐泉、城家曲、八字山等周边村庄的养老需求。这里入住的19位老年人,年龄大的92岁,最年轻的也已70多岁。

  “我们这里有72张床位,在政府的支持下,基本实现了居住宾馆化、庭院花园化、康复治疗一体化。”中心负责人杨玉发说,“在村里企业家的赞助支持下,本村老年人入住全部免费,周边几个村的老年人每天也只需要支付4元钱的服务费。”

  常安乡麻家口村日间照料中心除了提供就餐等基本服务外,还为村里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每月委托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免费体检。该村还成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洗澡理发、陪同就医以及组织文娱活动等服务。

  “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努力减轻农村居民的养老负担。”古交市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农户等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养老合作机制,采取“政府补一点、村集体贴一点、企业让一点、志愿者奉献一点”的方式,建立健全符合区域实际的公益助老服务体系,实现了从“财政独立支撑”到“多方携手合作”的转变。

  本土化服务

  变“远大高上”为“方便接地气”

  “我们这里山多川少,农村分布较为分散,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我们也曾想过将农村老年人集中安排到标准更高、环境更好的养老机构,但很快这一想法就被否定了。”成艳林说,“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是众多农村老年人固有的思想,这一现象在古交市表现得尤为典型。

  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古交市坚持就近、便捷、实用原则,逐步在全市所有建制村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努力让老年人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基本的养老服务。

  “不要挂念我,在外头好好工作,家里一切都挺好的。”6月26日中午,在科头村日间照料中心,吃完午饭的张变开老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和外出打工的儿子闫建斌接通了微信视频聊天:“村里餐厅的饭菜很合胃口,今天中午吃的面条,一会儿还要和老姐妹们去打牌。”

  “日间照料中心做饭的大师傅都是从本村找的,做的都是家常饭菜,也适合老人们的饮食习惯。”科头村党支部书记闫勇同说,日间照料中心不仅方便老年人,还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据了解,在古交农村,先后有160余人在家门口的日间照料中心找到合适的工作。看着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越办越好,科头村90岁的闫安彪老人乐呵呵地说:“夕阳无限好,尽管近黄昏……” (记者 徐方伟)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