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兴县:科技赋能小杂粮 做实乡村振兴“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2-08-03 11:32:00来源: 人民网-山西频道

  7月18日,兴县蔡家会镇优质谷子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基地,尽管夏至时播种的的谷子苗还很稚嫩,然而,贺虎平看它们的眼神却如爱人一般,轻柔抚过,憧憬无限。

  他眼前的这片谷子地,源于兴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一场签约。该项目以培育适合兴县种植的优质专用型新品种、建立高标准产业模式和打造全国杂粮种业基地为目标,由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指导,委托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日常管理。

  贺虎平不仅是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的负责人,还是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的“当家人”。2005年,他联合兴县蔡家会镇10户农户投资成立了兴县普惠小杂粮加工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山花烂漫”商标,他向农户们承诺:只要加入合作社,管种子、管肥料、管培训、管销售。这些年,“山花烂漫”走进了全县56个自然村,去年共发展订单农业28800亩,涉及农户916户,其中脱贫户432户,户均收入1.5万余元。

  新的模式指明新的方向,新的思路决定新的未来。山花烂漫农业公司的探索成果,不仅笃定了自身发展的方向,也成为兴县小杂粮产业未来做大做强的重要支撑。随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得到市场的认可,有效推动了小杂粮种植面积、产品品质和产量的稳步提升,小杂粮成为兴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晋绥老百姓用小米、黑豆等杂粮养活了一代晋绥人,为中国的抗战和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战中,只有9万人口的兴县,支持了近4万晋绥党政军革命队伍。进入新时代,兴县杂粮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近年来,兴县围绕打造“山西小杂粮第一县”“中国小米之乡”目标,利用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全年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等独特自然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杂粮的种植规模。2021年,全县杂粮产业链产值已达10亿元,占农民种粮收入的83%,占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53%。小杂粮成为兴县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特色杂粮产业是兴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也是兴县的基础产业、优势产业和长远产业。该县依托杂粮研究院、杂粮试验示范基地,打造杂粮特色小镇,在兴县蔡家会镇柳林村和固贤乡吴城村建立谷子、高粱、荞麦和豆类等200亩新品种区域性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杂粮品种的展示和筛选工作。同时,不断深化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积极引进新技术,着力开发小杂粮功能食品、亚麻籽油功能食品、小米糠功能性化妆品、功能食醋(苦荞、小米、老陈醋)等系列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小杂粮产业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县今年在试验示范基地总共试验了200多个新品种,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在兴县建设全国现代杂粮种质种业集聚地,在推进种业振兴、维护粮食安全的同时,真正把杂粮产业做成老区人民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

  小杂粮卖得好,老百姓腰包鼓,但如何让小杂粮获得更高附加值?

  走进兴县清泉醋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一股浓烈的醋香立即扑鼻而来,园林化的厂区古色古香、环境清幽。包装车间,随着自动化生产线的全速运转,一瓶瓶传统包装的清泉醋鱼贯而出,被机械手码垛机合拢成箱,即将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和山花烂漫农业公司一样,清泉醋业通过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合作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品牌效应的扩大,目前公司销售网络已辐射至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成都等一线城市,2021 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600余万元。

  “为保障原料供应,带动农民增收,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合作模式,在康宁镇、孟家坪乡集中连片建成5000亩高粱种植基地,实行保护价收购,可带动农户1000户,每户年均增收6000元。”山西清泉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清泉说。

  今年以来,以稳产保供为基础,兴县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围绕“国家级龙头企业上榜、晋兴板上市、产值上亿、利润上千万的‘四上’目标”,结合各乡镇农业产业地域特征,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原则,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兴县杂粮”“兴县陈醋”“兴县胡麻油”等区域品牌。同时,围绕营销体系建设,兴县充分利用“旅游+电商”等新渠道、新业态,将农产品销售从“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打通销售渠道,促进杂粮产业化发展。

  目前,兴县共有杂粮加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专业合作社33个、种植 户1600余户,谷子、高粱、豇豆、大豆等小杂粮加工转化率达到50%。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山西清泉醋业有限公司和兴县黄河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范围覆盖全县所有杂粮品种,年加工转化各种小杂粮2万余吨。

  如今,作为革命老区,兴县正通过小杂粮产业化的创新,再一次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引领特色农业发展的“探路者”。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