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宣城市宣州区:做强做优水产产业 打造现代渔业样板

发布时间:2024-01-11 14:51:00来源: 人民网-安徽频道

  日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公布2022-2023年度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名单,其中,宣城市宣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成功上榜,是安徽省上榜的三个单位之一。

  作为农业大区,近年来,宣州区坚持稳粮兴渔原则,依托资源禀赋优势,规范稻渔生产,持续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发展形成了以水产生态养殖为代表性、引领性的农业产业,创新了渔业提质增效与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工作的新局面。

  优化产业结构 多模式发展渔业

  近日,走进宣州区一亩三分地稻渔种养家庭农场,一望无际的稻田中,两条蓝色“跑道”格外显眼。农场负责人刘叶平在将饲料撒进鱼池后,讲述起“跑道”的由来。

  2022年初,刘叶平从浙江湖州学习回来后,开始以“跑道养鱼+稻虾轮作”的模式进行养殖。在这种模式下,养鱼的下游尾水由排污泵抽到稻田里,让水稻自然净化,再大循环净水后回到“跑道”养鱼,从根源上解决了鱼类养殖的污染问题,同时又变废为宝,鱼类的排泄物为稻田提供了营养,实现了生态循环。

  一亩三分地稻渔种养家庭农场只是宣州区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的一个缩影和示范。近年来,宣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分别在水阳镇、狸桥镇、朱桥乡、沈村镇和洪林镇等圩区乡镇相继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培训班,从种苗繁殖、养殖模式、水质调控等各个方面为农户讲解了稻渔综合种养相关技术,进一步规范了该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

  现如今,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已成为宣州农业的另一张名片。

  拓展产业功能 延伸产业链条

  除了在水产养殖生产端发力,宣州区还积极抢抓上下游产业机遇,从“链”上发力做深水产业。

  一堆堆早熟蟹“走完”生产线,变成一份份蟹味调味品……近日,走进宣城市金水源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

  据负责人叶飞介绍,在蟹种培育过程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早熟蟹,以前都是低价卖到江浙一带。为拓展早熟蟹销售路径,提高附加值,宣城市金水源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化加工生产线,早熟蟹经过清洗、蒸煮、分割剔选等过程销往各大商超、酒店。

  近年来,宣州区坚持把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作为示范区发展的根本目标,形成了健康养殖、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冷链物流、绿色电商、休闲观光、农业多功能拓展等相互融通、延伸的新模式,打造了集产业发展、加工贸易、文旅体验于一体的融合发展先行区。同时,建有水阳、洪林、宣城农批水产市场等水产品交易大市场,幼蟹销售遍布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宁夏、台湾等全国河蟹养殖地区。

  坚持创新驱动 强化科技赋能

  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渔业现代化,转化应用则是渔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宣州区围绕该区水产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广微孔管道增氧、无人机精准饲喂、水质在线监测等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并将部分水产养殖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促进生产技术装备更新换代,加快推动水产养殖向绿色高效转型升级。

  此外,宣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还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与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上海海洋大学、安徽省水产产业体系、安徽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等9个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开展幼蟹、青虾、小龙虾、南漪湖青虾等优质苗种培育科研攻关,推进该区水产养殖适宜品种、模式和技术走在前列。

  循大道,至万里。“接下来,我们将深化与安徽农业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的合作,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提升水产良种品质和稻渔综合种养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养殖户提供更好的生产环境和条件,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走出一条特色明显、稳产保供、设施先进、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利益共享的水产养殖现代化新道路,把宣州区打造成水乡圩区典型特色的水产现代化发展先行区和样板区,为全省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经验。”宣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沈蓓杰表示。(张琪琪)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