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建行湖北省分行:厚植金融为民情怀 开创金融消保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4-03-21 15:59:00来源: 人民网

  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以下简称“建行湖北分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把维护好金融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做好百姓关心的关键小事,切实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用新金融行动,让金融为民做得更“细”、金融惠民做得更“实”、金融利民做得更“专”。

  聚焦特殊人群,诠释消保为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聚焦“一老一少一新”、农村居民等重点群体金融服务痛点,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延伸金融服务触角,畅通金融服务渠道,以大行担当筑起百姓连心桥,以实际行动诠释“金融为民”初心。

  面向老年人提供大字版手机银行服务,方便老年人享受数字化金融带来的乐趣;走进社区开展“智慧助老”宣传活动,教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增强老年人对于金融科技产品和新兴金融产品的了解,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面向青少年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宣传。组织开展“小小银行家”活动,将青少年教育与金融消保知识普及相结合,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小学生打造“消保从娃娃抓起”系列课程,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金融观。

  面向新市民开展暖“新”金融教育服务。走进“CCB建融家园”,帮助入住租客“上好一节反诈课,学好一门投教课,讲好一个故事,读好一本书”,感受金融教育的可得性。

  面向农村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的宣教活动。依托15000个“裕农通”服务点,通过“金融+帮扶+教育宣传”模式,送知识、送服务到乡间地头,履行大行担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3个矩阵”,创新宣教手段

  普及金融知识,提升金融素养,是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建行湖北分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坚持线上线下同开展、网点网络共发力,持续提升全民金融素养,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全力打造“线下矩阵”。建行湖北分行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建首个银校“金融教育示范基地”,连续三年在基地开展新生入学“金融第一课”活动,集“产学研”于一体,成为新金融人才培养孵化器。通过宣教与投教深度融合,教会百姓识别投资理财风险,认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解读好产品信息,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宣传。

  有效夯实“线上矩阵”。建行湖北分行率先在业内打造“多彩消保3D金融教育基地”,基于领先同业的“智能AI+虚拟VR+3D”技术,让百姓“沉浸式”体验虚拟现实世界学习金融知识的乐趣,全网惠及消费者5000万人次;为新市民开辟CCB建融家园消保微电影课堂,进行住房政策等金融知识宣讲,实现一键式知识导入;通过手机银行端开设“智能班克”消保知识讲解服务,一部手机实现金融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充分调动媒体矩阵。陆续推出老年人健身操大赛、书法绘画大赛,承办金融知识宣传楚天行“走进青创园”等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普及金融知识。持续开展“五进入”活动,下沉教育宣传重心,围绕贴近金融消费者日常的服务场景和高频事项,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金融教育宣传,获得多家中央级和省级主流媒体广泛发声,共建金融宣教“生态圈”。

  践行人民至上,锻造服务品牌

  作为窗口行业,为客户提供文明规范服务是银行生存、发展的根本,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建行湖北分行积极创建优质服务品牌,武汉光谷自贸区分行营业室获评“中国银行业营业网点文明规范服务百佳示范单位”,60家网点获评武汉市总工会“爱心驿站”。

  除此之外,建行湖北分行还在全省营业网点打造“百姓身边的政务大厅”,引入20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方便办事群众“就近办”;与公积金中心合作打造14家公积金旗舰店,方便缴存职工“一站办”;重塑社保卡业务流程,全省独家实现社保卡7x24小时“在线申请+直送到家”,方便社保客户“省心办”;打造适老网点90家,从物理环境、设施设备、服务流程等方面入手,方便老年客户“舒适办”。围绕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建行湖北分行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将有温度的金融服务落到细处、落到实处。

  小港湾,大能量。近年来,建行湖北分行为户外劳动者倾心打造“劳动者港湾”,向劳动者提供临时休息停靠的场所,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更好的惠民服务。如今,建行湖北分行已在全省境内打造了565家“劳动者港湾”,每一处小小“港湾”,都配备舒适的座椅、空调、饮水机等休息设施,还提供免费WiFi、充电器等便利服务,让劳动者可以“歇歇脚”“充充电”“暖暖心”,用细致入微的服务续写感动和温情。

  建行消保,温暖同行。建行湖北分行将牢牢把握金融消保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提高专业性,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持续发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与社会各界合力优化金融生态,大力弘扬金融正能量,共同营造公平公正、诚信有序的良好金融环境,助力金融工作高质量发展。(图/文 刘怡)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