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一核三治”下文旅融合模式是拉动乡村振兴的“顶层”引擎

发布时间:2022-04-13 10:33:00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

  作者:李鑫涛(南开大学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则是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筹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到,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与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可以看到,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了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的探索。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探索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简称“一核三治”)的乡村治理体系下的振兴模式和驱动因素,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

  村庄“空心化”问题是个老问题。同时,解决“空心村”这个痛点难点,无疑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释放土地存量、缓解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性矛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突破口。从天津蓟州最穷的村子之一,到如今的乡村振兴品牌,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小康村、网红村,小穿芳峪村用10年时间完成了华丽转身。其实践路径和发展秘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天津蓟州“小穿芳峪”的发展路径

  小穿芳峪村地处天津市蓟州区北部山区,距城区16公里。该村的地貌条件较好,风景秀丽,资源丰富,与北京、天津、唐山、承德等周边地区交通距离较为均衡,交通通达度较高,也有多姿多彩的人文风俗。十年前,小穿芳峪村还是一个垃圾遍地、破旧脏乱的村子,不仅村委会几乎毫无收入,连村民们也只能靠种植果树为生,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

  为改变穷困状况,小穿芳峪以绿色休闲为发展理念,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构建了党组织主导、政策扶持、公益助力、村民参与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一是村党支部“一肩挑”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导协调作用。从“种苗木,多造林,先让村庄绿起来”到“错位经营,以质取胜”,再到完善消防等基础设施、挖掘村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等,党支部始终耐心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克服短期化趋利思想,引领全村在村庄建设、民宿经营方面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二是政府政策扶持,助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天津市政府出台《天津市“十四五”时期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强文旅融合要素建设,支持连锁酒店、主题酒店、度假村、房车营地、民宿等多种旅游住宿接待设施建设等等,大力扶持、推动蓟州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为蓟州区包括小穿芳峪村在内的众多文化旅游村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与引领,为小穿芳峪村打造乡村旅游良性市场环境,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是公益组织支持,智库入驻发掘优秀文化资源。小穿芳峪村邀请天津社会科学院学者撰写《小穿芳峪发展志略》,以史以志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汇聚乡村文化旅游优质资源,并和天津社科院共建研究院,打造乡村振兴研究平台和智库,举办“三农”发展高端智库论坛“小穿论坛”,制订村庄旅游中长远发展规划。

  四是以人民为中心,让村民在认同基础上广泛参与。作为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最终受益者,村民参与到乡村建设中的意愿增强,逐步形成了对文旅融合发展道路的认同和保护意识,使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稳健。在这一过程中,村民亲身参与到乡村的建设与管控当中,让乡村内部的自主性力量在公共事物领域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降低了政府治理乡村的成本。

  “一核三治”下乡村振兴的助推路径

  1.文化驱动

  文化驱动对当地决策者将现有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IP意识”有较高的要求。小穿芳峪村通过党组织决策挖掘自身优秀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又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培育田园文化,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村领导班子支持多样化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出“乡土文化+节庆活动”创新模式;值建党百年之际,小穿芳峪村又打造“红色长廊”广泛宣传红色文化……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承创新思维促成了特色文化的发展。除此之外,小穿村还引进VR技术建设规划村史馆、穿芳老街等,以“故事驱动”为乡土文化持续赋能。

  2.集体认同

  作为路径的“发酵层”与中间环节,“一核三治”模式下的集体认同过程充分彰显了新型乡村治理模式中的协同意识、协同理念。在小穿芳峪村党组织的引领下,全村土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实行统一经营并建立景区管理中心、农家院、餐厅等旅游基础设施,统一对社会招商打造“乡野公园”;健全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完善合作组织的常规性制度并严格管理,为村庄文化旅游模式下的集体行动提供“场域拉动”。“政府+村委+外部投资+村民”的五维治理模式为小穿芳峪村打造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平台联动”机制,进而通过股权配置调控分配格局,以公平分配模式调节收入差距:宅基地入股后,村民的增收渠道拓宽,除了打工收入,更有土地保值增值款、合作社入股分红、宅基地流转租金收入、宅基地抵押权红利等多类进项。党员通过经常性的入户走访,掌握动态信息、困难诉求与意见建议,当好党组织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村集体到各家各户、党员到群众的“链条传动”在对村民情感俘获的基础上产生良性循环和心理认同,促发村民集体行动。

  3.组织认购

  小穿模式这种新型的乡村文旅融合模式引起社会的关注,媒体宣传提高了小穿芳峪的市场知名度,吸引了更多游客到来,也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引进智力资源支持获得“技术推动”使乡村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提高变现能力,适应现代化市场化运营。为了推动乡村旅游的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小穿芳峪与国内外大专院校合作成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使其掌握必要的服务与经营技能,与乡风文明建设德治建设相结合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此外,组织村民成立志愿服务队等民间组织,志愿者们在景区环境维持、垃圾分类清运、活动秩序维持等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组织在活动实践中践行、维护、发展着村规民约,将自治与德治有效结合,通过“社群协动”使村庄产业效益提升的同时乡村治理水平也不断提升。

  “一核三治”下乡村文旅融合模式是按照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围绕构建复合型、集约化、现代化的乡村文旅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治理体系,重点从党组织引领、法治保障、集体化建设、精英化培养等方面,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顶层规划。小穿芳峪村的振兴路径是党组织嵌入下农村文旅融合发展治理模式的一场生动实践。小穿芳峪村的发展经验可以概括为“五维治理框架”,即党组织引领下的生态优先、文化固本、产业富民、治理有效、服务共享,通过系统而全面的组织、制度、资源、文化嵌入实现党组织功能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实践相结合,实现党组织掌握的资源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从而激活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建设的内在活力。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党领导下的三治合一村级治理组织体系运行模式和驱动机制研究”(21CZZ007)阶段性成果。】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