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90后养牛,要规模还跟科技要效益

发布时间:2022-07-19 09:58: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真正要增加老百姓收益,就要在品种改良上下功夫,我的梦想是让优良品种的肉牛走进千家万户。”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安镇胡湾村,26岁的刘晗炜一直没闲着。他在合作社的1000多头肉牛里精挑细选出10多头优质种牛,准备和本地黄牛杂交,培育适宜当地养殖的高品质肉牛。

  2017年,为响应国家环保号召,刘晗炜家里关闭了经营16年的砖厂,转型从事肉牛养殖。之前在海原肉牛研究院工作、专门研究肉牛养殖技术的刘晗炜辞去工作回到家乡,组建了智通养殖合作社,投身精准扶贫事业。他除了处理合作社在养殖技术方面的问题,还全面参与肉牛销售。

  胡湾村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联农带农运营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刘晗炜的父亲刘智牵头成立,采取贫困户入一点、政府投一点、支部书记筹一点的方式解决发展资金。借助“华润基础母牛银行模式”,胡湾村对未脱贫户和已脱贫发展动力不足的56户建档立卡户纳入托管代养,由贫困户从华润公司赊牛,投放到合作社,分三年向贫困户分红。

  近年来,海原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专门成立了肉牛研究院,邀请北京和银川的专家对海原肉牛产业把脉问诊并开展技能培训。智通合作社也为当地养殖农户提供饲养和防疫技术,给贫困户赊销基础母牛、赊销公牛犊育肥增加收入。短短几年,合作社带动了全村人投身肉牛养殖产业中,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赊销华润基础母牛84头。50岁的村民陈柱说:“现在养牛和以前不一样了,对于要生产的牛,就像对人一样需要精心照料,确保优生优育。”自从合作社成立,陈柱就一天也没离开过这里。在智通合作社,和陈柱一起干活的有20多个村民,他们都是胡湾村脱了贫的农民,一年下来每人能拿到4万多元的工资。

  “养得好是根本,卖得好是关键,让农民收益是最终目标。”在刘晗炜的努力下,合作社的肉牛品质良好,销售覆盖周边地区,还远销四川、云南等地。

  除了养牛,合作社还与农户订立了青贮玉米和玉米秸秆收购合同,确保应收尽收。“以前这些秸秆都卖不了钱,秋收后被焚烧了,现在合作社全部收购,一方面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刘晗炜说。

  胡湾村集体经济发展有起色,当地政府也加大了支持力度,近年来先后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00万元和壮大村集体经济100万元,作为村集体股金,每年能收益分红24万元;此外还引领村集体流转土地种植青贮玉米350亩,作为合作社饲草基地,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目前,合作社完成总投资1200万元,现有牛存栏1200多头,总资产达3000万元,预计年收入将达800万元。

  “现在规模有了,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向科技要效益。”刘晗炜说。这两年,刘晗炜和技术人员通过反复研究攻关,发现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西门塔尔或安格斯的前几代和当地优质黄牛杂交,从肉质、出肉率都能达到最好效益。“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致富,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有充足的信心培育好良种肉牛,打出西海固肉牛品牌,带动更多农户增加收益。”刘晗炜充满信心地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