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甘肃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6% 保稳提质开拓发展新空间

发布时间:2022-07-26 09:54:00来源: 经济日报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甘肃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着力保市场主体、保跨境物流畅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外贸保稳提质。

  据兰州海关统计,今年1月份至6月份,甘肃省外贸进出口总值325.8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排名居全国第8位。其中,出口总值61.6亿元,同比增长49.4%;进口总值264.2亿元,同比增长20%。

  优化结构提速度

  “今年4月份,受国内疫情影响,甘肃省外贸进出口短暂出现负增长。”兰州海关综合业务二处处长张彤分析认为,5月份和6月份,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渐显现,甘肃外贸连续2个月分别实现89.8%、47.6%的高速增长,实现二季度增速稳定上扬,进而推动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实现强劲增长。

  外贸稳中向好的同时,甘肃省外贸结构持续优化,“质”的提升进一步凸显。今年上半年,甘肃省机电产品出口值28.9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电子元件(包括集成电路)出口14亿元,增长12.2%;电工器材出口6亿元,增长17.2%。

  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封装测试行业名列前茅的企业,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该公司产品一度出口受阻。“兰州海关精准施策,收集整理并指导我们应对主要贸易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准入要求,支持企业产品扩大出口。”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出口业务主管王晓伟说,海关部门还优化出口环节流程,通过信息共享、协调联动,让公司产品从车间到关口无缝衔接。

  今年前6个月,甘肃省对主要贸易伙伴哈萨克斯坦、东盟、刚果(金)、欧盟等进出口值分别同比增长56%、86.8%、117.4%和24.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值同比增长25.2%;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值同比增长40%。

  因企施策有温度

  7月18日,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进口亚麻籽国际货运班列驶进兰州新区中川北站。兰州新区商投集团路港公司在做好口岸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对到达班列货物开展消杀,确保园区和口岸运营正常。

  甘肃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今年上半年,中川北站物流园到发国际货运班列共计119列,同比增长82.28%。

  “为保证国际班列开行,我们接到企业运输申请后,因企施策精准制定运输方案。”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货运中心市场开发部部长姜春雨说,在铁路系统内部,运输、调度等部门通力协作,实时了解客户货物的报关、装车、集结情况,畅通货物出口渠道。同时,铁路部门主动联系海关监管等部门,实现在货场内完成报关、查验、检疫等相关手续,为出境货物运输做足准备。

  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是稳外贸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以来,甘肃省税务局打通12366、电子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税务分局“四位一体”服务渠道,优化出口退税服务,及时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上半年,甘肃省办理出口退(免)税3.1亿元,同比增长24%。

  甘肃银河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三豆”系列食品、真空冻干系列蔬菜等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各地及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受疫情影响,供货不稳定、收款延迟、物流不畅,企业面临订单流失和成本上涨压力。张掖市税务部门获悉情况后,主动对接企业财务人员,开展“非接触式”和“容缺办理”服务。“上半年,我们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出口退税累计7万元。”甘肃银河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阚福林说,“退税款一周内就到账了,这速度让我们感受到了政策温度,更坚定了我们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

  助力产业增广度

  7月21日,陇南市富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叶经兰州海关所属天水海关监管放行,顺利出口韩国,这是甘肃省茶叶首次走出国门。该公司外贸负责人高培研说,这批茶叶顺利出口后,企业将进一步扩点增量,让陇南茶叶飘香世界。

  甘肃省特色农食产品资源优势突出。为支持优势更优、特色做特,兰州海关一企一策,向企业讲解出口通关流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和准入要求等,完善“从原料到产品”的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持续优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据了解,今年以来,甘肃香菇菌棒、冷冻薯条、腐竹、豆铃卷、芫荽籽等特色农食产品实现首次出口。

  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进境粮食和进境木材加工企业生产线繁忙有序。兰州新区海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清平说,兰州海关帮企业广泛收集国外货源信息,拓宽进口渠道,保障了饲料生产经营。

  一系列助企纾困措施有效落地,为甘肃省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注入“催化剂”。今年上半年,甘肃省加工贸易进出口90.9亿元,同比增长55.6%;农产品出口值12亿元,同比增长38.8%;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值1.7亿元,同比增长57.8%。 (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