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师徒携手展演 为豫剧传承发展助力

发布时间:2023-07-06 09:58:00来源: 中国文化报

  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6月11日至16日,由河南省剧协、河南豫剧院、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树业建功为民演戏——李树建弟子公益展演周”10场演出在河南郑州上演,线下观众达10万之众,线上观众数百万人次。

  酝酿3年的师徒团聚

  “241、148、93、183、91740”,这一串数字是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在6月11日的展演周开幕式上向观众朋友汇报的“密电码”。意思是,他有241个弟子,148个专业弟子、93个非专业弟子、18个女弟子、3个外国弟子。91740代表弟子们遍布9个省、17个剧种、40个城市。

  李树建的弟子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专业院团的弟子传承戏曲,非专业院团的弟子普及戏曲。此外,弟子中有30多名是“网红达人”,都有上百万的粉丝,可以通过自媒体等渠道更快地传播戏曲。

  李树建自嘲为“豫剧看门人”,多年来,他不仅扛起了豫剧的大旗,促成了全国豫剧大交流、大合作的格局,还关注稀有剧种和民营剧团,带他们到河南郑州、首都北京等地,走进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展演。

  但对于自己的弟子,李树建常怀愧疚之心:“平时各种演出、活动多,跟徒弟们相聚的时间太少了,3年前就筹划做弟子公益展演周,但一直等到现在才能如愿,以前都是看弟子们演出的一些片段,这次的演出效果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此次展演活动,10场公益演出形式多样、亮点纷呈。其中,李树建弟子以豫剧、婺剧、秦腔、蒲剧、曲剧、道情等多剧种演绎全剧《程婴救孤》和《清风亭上》,让看惯了豫剧的河南观众耳目一新;“网红”主播联唱、流派戏曲名段成为展演周看点;展演走进郑州德亿社区的知了康复中心、郑州市五一公园等,贴近群众,受到戏迷热捧;送戏进校园,走进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郑州大学,受到青年学子的热烈欢迎;展演周期间,来自喀麦隆的河南大学博士刘汴京师生同台唱经典,德国籍小学生思曼达、赤道几内亚籍留学生丹尼尔和刘汴京一起表演戏曲名段串烧,让豫剧乡音飘向四海。

  满怀愧疚的“心灵告白”

  10场演出中,每场演出,李树建都提前一个多小时化好妆,细心观察者弟子们准备演出的诸多细节。演出开幕前,李树建就搬一把椅子端坐在上场口定睛观看。

  “弟子中最大的是年近八旬的老人,最小的是5岁的儿童,他们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为了此次展演,他们自费住宾馆、买服装,坚持8、9天在郑州,非常不容易。”李树建不止一次表示,此次展演筹集的资金有限,让弟子们自掏腰包,他感觉很愧疚。展演期间,许多弟子克服了家庭的诸多困难坚守在一线,让他几次落泪。

  78岁的寇成立是李树建年龄最大的弟子,他说:“有人问我,老寇,你比你师父年纪都大,还拜啥师?我说我拜的是师父的人品、艺德,拜的是中国戏曲,学的是优秀传统文化。我要用毕生精力在基层传播、普及戏曲文化。”

  带着对恩师的敬重之情和对传统戏曲文化的虔诚之心,来自全国40个城市的徒弟都来了,一次大交流、大融合的公益展演成功举办。公益展演周10场演出线下观众10万之众,线上观众数百万人次,演出场次之多、形式之新、参与观众之多、场域跨度之广,均创同类展演活动新高。

  演出现场更有范军、虎美玲、贾文龙、李金枝、王惠、申小梅、杨帅学、范静、李天方、刘艳丽、张付中、关美丽、白军选、张晓英等名家倾情助演,“大衣哥”朱之文也专程赶来郑州义演。

  扛起豫剧发展大旗

  展演周专家座谈会嘉宾云集,河南省内外专家、领导纷纷为此次展演加油点赞。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春梅说,本次展演活动不仅为各剧种戏曲人才展示风采、增进交流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也对造就一支充满活力、潜力巨大的戏曲人才队伍,提升戏曲艺术整体社会价值,助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积极意义。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才,包括戏剧名家、弟子,也包括热爱戏曲的票友,三者缺一不可。李树建的徒弟遍及9省40个城市,说明豫剧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李树建继承了戏曲界的优良传统,但又有创新,他广泛、深入、全面、系统地培养人才,非常可贵。”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董伟表示。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原一级巡视员吕育忠认为,此次展演是对豫剧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让豫剧这一古老剧种文脉不断、戏脉不断、义脉不断,并始终保持应有的经典形态与美学品格,为豫剧艺术未来的传承发展带来了希望。

  “李树建不仅要振兴河南戏剧,而且要扛起豫剧这面大旗,让其高高飘扬。他倾尽心血,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全部情感都献给了他挚爱的戏剧事业。”河南省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蒋愈红说。

  李树建说:“希望弟子们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为繁荣戏曲文化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责编:李雅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