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孩子需要怎样的生命教育?小动物或可助一臂之力

发布时间:2022-03-11 08:38:00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提交了《关于将关爱动物主题的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的建议》,他指出,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相对偏少,中小学教育缺乏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内容,有些学生的生命意识较为薄弱,缺乏同情心。

  近年来,也时有发生未成年人参与虐待动物的事件,这种对生命漠视的态度,非常令人痛心。

  什么是生命教育?关爱动物和生命教育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生命教育”要如何进行?为什么中小学生教材会是最佳着力点?

  

  什么是生命教育?它和关爱动物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一切教育的根本和最终追求就是生命教育。这其实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成长与发展、本性与价值。

  赵皖平表示,从人的精神价值层面出发,只有在达成生命是来之不易的共识的基础上,人与人才能和谐共处,才能实现建立文明社会的最终目标。进行生命教育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懂得爱家人、爱别人、爱社会。

  感知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递进式目标,实则是与对孩子的同理心、责任心、爱心的阶梯式培养相辅相成的。然而,近年来网络上传播甚至营销着各种虐猫虐狗的视频、图片,无论是施虐者、观看者,还是模仿者,参与其中的人员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赵皖平表示,动物的介入可以起到一个启蒙的角色,孩子们通过和动物的接触可以直观地看见生命的成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多向关爱,从而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懂得爱与尊重,以及情感的正确交流方法。

  “生命教育”要如何进行?

  第一,在家庭中,父母应该从小和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互动,通过有益的引导和有效干预来帮助孩子建立同理心,学会尊重生命。

  第二,在学校中,通过建设专业基地,增加综合实践课程,比如可以与流浪动物收容单位、宠物店等机构达成合作,丰富教育教学的方法,同时鼓励学校研修开发生命教育主题的校本教材。

  第三,在社会中,一方面,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为整体价值观的形成做好良好的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新媒体宣传,让孩子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

  不止于“纳入教材”

  我国的生命教育是弱项。“实事求是地说,很多中小学都有思政课,但是基本上我们的生命教育是个空白。”赵皖平坦言,“这也是我向全国人大提议的初衷。”

  对此,将爱护动物和尊重生命相结合的教育纳入中小学学校的教材之中是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但也要避免止步于纳入教材,甚至令生命教育课程成为考试的一部分,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赵皖平希望,生命教育不仅仅是灾害逃生知识的传授,而是培养感知、尊重、敬畏生命的能力,能够像思政课一样,作为一个培养人的价值观、情操和大爱之心的途径。“我觉得能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赵皖平说:“我不求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马上认可,一年不行,那就两年。只要我做人大代表,只要我做政协委员,哪怕我不在这个岗位的时候,我也会继续执著地提这个事,因为我觉得这是对社会文明有益的事情。”

  监制:梁悦

  记者:富赜 刘飞

  编辑:潘雨薇 杨冉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