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药品带量采购忙 地方也有好经验

张晓东 发布时间:2020-06-16 08:55:00来源: 健康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问题。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明确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目的是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降低群众药费负担,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提高群众用药安全。

  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已经发挥出积极效果,药品费用大幅度降低,人民群众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用上了质量更高的药品。除了国家层面的药品统一采购,各省也开始试点省内集中采购模式。“花洒效应”、品类管理、不搞一刀切、保留原研药……各地也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为医疗机构开展带量采购提供了借鉴。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管理模式不断探索及完善,总结出一条“上下联动、品类管理、智能监管”的VBP-MDT模式,进一步丰富了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及使用模式。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不一刀切、保留原研、简化流程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占祥介绍,该院从院长开始,带领医院各级领导认真解读政策,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MDT多学科管理模式。为了精确解读政策,该院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培训,多种场合进行“4+7”政策及其重要性的宣讲。医院对第一批执行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的药品目录,不搞“一刀切”,力争满足临床需求,同时又简化管理流程。

  王占祥说,该院对25个带量品种,每个品种只保留一个中选药物、一个原研药物,供临床选择,方便管理。其次,淘汰未通过QCE的非中选仿制药或者其他同品类药物。医院制定了“替代方案”,当中选药品突发供应短缺后,可迅速选取替代用药,确保了疾病治疗的连续性。为确保药品品类管理的执行,对于之前使用同一化学名药品的患者,不允许临床医师随意更改处方用药;实时监测同类药品的使用情况,包括采购量、处方量、使用量、药品费用、各科室达标情况等。通过品间药品使用量变化情况,及时掌握中选品种使用的趋势性问题,有效防范中选品种使用向其他药品转移。

  同时,厦门市第一医院借助医院信息系统助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品类管理。将中选药品信息纳入医院药品处方集目录,并对药品字典库进行完善,新增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4+7”标识和国家药品统一编码。将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标识关联到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系统。如医生选用非中选药品,系统会自动提示是否替换中选药品,但不设置强行换药,以确保平稳过渡。

  结合医院合理用药审方软件,该院加强处方合理性审核,对超剂量、超长处方自动拦截。合理开发医院BI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对集中采购和使用的药品及同药理作用药品的采购和临床使用实时监测。临床使用方面,则重点关注中选药品的实时使用量、完成率、同种药品实时使用量、中选药品同种药品使用占比等,多个维度监管中选药品和同品种药品、同药理作用药品的使用情况。

  为了监测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药品的使用安全性,该院定期监测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换药人次数。医院还加入了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对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药品设置安全性、有效性指标,系统可智能提取相关病例进行分析。

  王占祥表示,自2019年3月开始实施至2020年3月,该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取得了明显成效,顺利完成带量采购任务,医院患者人数、医疗水平也未受影响。

  “我们运行5个月已基本完成采购任务量,试运行一年来,带量采购超额完成,累计节余医保金额4706万元,完成率达244.82%。与去年同期相比,人均医保费用降低218.35元,下降2.85%;人均药品费用降低110.71元,下降2.60%;人均住院费用降低269.77元,下降1.72%。”

  福建省南平市四鹤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自身特色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对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VBP)管理模式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得出“关注慢性病患者、上下融动、品类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模式。

  福建南平四鹤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关注慢性病患者、上下融动、品类管理”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是国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全面医改的重要举措。基层医疗机构作为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过程中非常庞大的一个群体,对国家顺利完成带量采购有着深远的影响。”

  南平市延平区总医院副院长、四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冯建民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慢性病患者管理的主战场,第一批带量采购中选药品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政策中,挑战更大。

  南平市延平区总医院副院长、四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 冯建民

  冯建民介绍,该中心在实行药品集中采购中严格梳理药品目录,针对25个带量品种,每个品种只保留1个中选药物、1个原研药物,供临床选择,淘汰未通过QCE的非中选仿制药或者其他同品类药物。同时,该中心用中选药品替代部分高血压药,帮助慢性病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VBP执行以来,该中心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随访及管理。对于有药品替换的患者,增加随访频次,及时登记,如有控制不佳及不良反应现象,及时向上级医院反馈患者情况。提高义诊频次,加强带量采购和药品使用宣传。在本中心医院VBP管理下,带量采购不仅没有影响社区慢性病患者管理情况,而且提高了慢性病患者管理率。据统计,2019年年底共完善健康档案50622份,管理高血压患者5324人,其中按照规范管理的高血压人数5102人,规范管理率达95.8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慢性病防控为主,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居多,管理范围广,管理患者多,管理难度大,面临患者依从性差、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率低、医生用药习惯难以改变等问题。”冯建民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加强慢性病患者的跟踪随访,提高患者的就诊意识。

  据了解,该中心实行带量采购和药品使用政策之后,患者不仅没有流失反而大幅增加,人均处方金额大幅下降,尤其是常见慢性病药品降幅较大,患者用药负担大幅度降低,医疗卫生机构医保金额节约率与去年同期相比达74.14%。

  成都市武侯区火车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药品之间存在相互替代、此消彼长的“花洒效应”,以及品类管理在增加日均处方量、降低单张处方金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成都武侯区火车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花洒效应”广泛存在、造福于民

  成都市武侯区火车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罗晓露教授告诉记者,2019年3月19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成都市正式实施药品联合招标采购试点工作。

  成都市武侯区火车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罗晓露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武侯区火车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实践出发,对试点工作落地执行方法进行了多次探索和改进。兼顾患者体验和合理用药,每个阶段都以数据为驱动,定期监测分析,让管理人员、药师以及临床医师共同参与执行方案的讨论与决策,比较平稳地进行了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的更换衔接,如期完成了带量采购任务。

  他们针对两大类降压药(ARB类和CCB类),分析了2019年3月26日~10月31日的使用量、处方量及费用数据,与2018年同期对比分析发现,工作中广泛存在“花洒效应”,据此进行品类管理,可合理加快完成进度并增加日均处方数,降低单张处方金额,从而提高患者药品可及性,降低其经济负担。

  数据显示,停用中标品A药的同类原研品时,A药总体的日均使用总量从629片/天减少到474片/天,而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同类药B药和C药日均使用量却分别增加了19片/天和7片/天,日均处方数下降1.71张,难以如期完成任务;品类管理后,降压药中标品A药的日均完成进度最快达0.62%/天,可提前4个月完成,且单张处方金额环比降幅最大9.64元,日均处方量增加2.53张。

  数据表明,执行带量采购试点工作后,2019年比2018年同期日均处方数增加13.29张,但单张处方金额降低了68.34元,平均降幅达17.47%;早期只停用某个品种,使得日均处方数下降1.71张,单张处方金额降低却不太明显(2.51元);进行品类管理后,日均处方数增加4.26张,且单张处方的金额降低了3.57元。进行品类管理扩大化后,单张处方金额环比降幅达到了最大值9.64元(2.94%),日均处方量也进一步增加了2.53张,惠及更多人群。

  该中心发现,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政策执行过程中,基于“花洒效应”进行品类管理,有助于合理完成带量采购合同量,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减轻患者药费负担,提高患者的药物可及性。“在‘4+7’扩围过程中尤其要留意‘花洒效应’的存在,合理进行药物的品类管理,科学有序地完成带量采购目标,最终造福患者,减轻医保负担。”罗晓露表示。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