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探访“中国杉木育种的摇篮”:一片野岭荒山变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0-08-24 14:35: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平8月24日电 (郑江洛)“林场这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今年75岁高龄的洋口林场原场长李寿茂回忆,他70年代刚到洋口国有林场时,没有通电也不通车,住的低矮的房子,土墙瓦片,甚至要与鸡鸭同住。

  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地处福建省北部的“中国杉木之乡”顺昌县和延平区境内,经营总面积10.53万亩,其中有林地9.69万亩,森林覆盖率92%,活林木蓄积119万立方米,是中国杉木中心产区的核心区。

  8月20日,“洋口国有林场杉木育种科研团队”被授予“八闽楷模”荣誉称号。近日,记者随“洋口林场杉木育种科研团队”先进典型集中采访报道团队到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进行探访。

  “当年我们是一边搞林业生产,一边建设基础设施。”李寿茂是洋口国有林场第六任场长,1970年分配到林场,工作至2005年退休。

  那时,他和三十多名工友,一边开荒、种树,搞好林业生产。一边挖地基、挑石头、打土墙,建造新房。

  李寿茂说,水稻一年两熟或者三熟,而林业不同,一个周期就要二十几年,这意味着“杉木育种的工作要通过几代人,一棒接一棒的干下去。”

  60多年来,一代一代的“洋林人”持续开展杉木育种科研与推广应用,至今收集嫁接保存了4000多份杉木种质资源,并在全国率先实施第四代遗传改良,使中国成为世界三个有能力进行林业苗木第四代遗传改良的国家之一。林场先后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杉木种质资源库”“首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

  “育种改良不仅能够缩短成熟年限,提高亩产量,木材的品质也更好。”据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科技科科长叶代全表示,杉木之于林业的重要性,相当于水稻之于农业一样。杉木育种工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杉木不仅是优质的建筑用材、装饰用材,也是优质的纸浆用材,是中国南方特有的用材树种。种质资源是林木育种的基础,是国家战略资源之一。

  叶代全介绍,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通过遗传改良工作,林场陆续建成1至4代杉木种质资源库累计1124亩,收集、保存各类优良种质材料4132份。建场以来,林场累计生产杉木良种4.9万公斤,生产的良种培育苗木60多亿株,向江西、广东、四川等15个省区持续提供良种,累计推广杉木良种造林3000多万亩,由遗传增益产生的经济价值可达千亿元人民币(下同)。

  “来林场之前,我就是在家里种点田,生活很苦,连温饱都没有,现在生活好多了。”顺昌县洋口镇道吴村村民郑安忠告诉记者,他十多年前还是村里的贫困户。

  2008年郑安忠来到林场应聘林场职工,至今在林场从事种植杉木苗、施肥、打药等苗木管护工作,现在的年收入达到了四、五万元,还在近城郊区买了房。

  郑安忠坦言,现在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生活有了盼头,未来想在林场继续做下去。

  福建省林业局副局长林旭东介绍,近年来,林场通过合作经营,吸纳村集体分散林地7980亩,每年为周边村民提供营造林生产、种苗生产、森林保护等各类就业岗位1200多个,增加村民务工收入近1800万元。(完)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